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沒留學的同學,每月賺錢竟然比我多」前英語老師看背後真相:出國是為看到更大的世界

提要

外國就是好?留學背後的真相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共4390字

大是文化 作者 李尚龍

2012年前後,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在大學畢業後選擇了一條路——出國。在我們那個年代,留學似乎是走入精英圈的必然選擇。那個時候,新東方收益最高的部門是國外考試部。

過沒幾年,國內考試部的業績突飛猛進。因為國內發展迅速,考研究所的人成了主力軍,大家意識到,先去大廠打工,然後自主創業似乎是更容易成功的。之後,公務員考試的業務越來越好,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社會上有那麼多創業失敗而欠了一屁股債的人,在國營企業和公家機關工作才是真的好。

時代變遷總能影響大學生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我還是先講完這個發生在2012年的故事。

那時是「出國熱」,中國還不像現今這般發展,網路還不像今天這樣發達,雖然不知道國外會如何發展,但那裡畢竟是遠方。有些朋友去了美國,有些朋友去了歐洲,有些朋友去了印度、寮國、柬埔寨。那時,對有追求的文藝青年來說,好像沒有什麼選擇比出國更能看到廣闊的世界。

我的朋友秋秋,就是無數飄洋過海的學子之一。自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她沒有選擇考研究所,英語系的她通過面試,去了英國的孔子學院(按:為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當了一名中文老師。她在那裡傳播中華文化,這一去就是兩年。兩年後,聘任期結束,她回國找工作,準備定居北京。

秋秋從英國回來後的第一週,我見到了她,我問她生活過得怎麼樣?她說除了人多有點不適應、空氣太差不喜歡,其他都挺好的。我們是多年朋友,雖然許久不見,但我總能感覺到她身上有些不愉快的情緒在蔓延。

我知道她在一家投資公司實習,男友也剛畢業,兩個人在英國時透過社交軟體聯繫,好在回到北京後兩個人的感情沒變淡。畢竟剛畢業,兩人很快投入了在北京打拚的節奏中。

我問她新公司怎麼樣,她說挺好的,老闆、同事也挺喜歡她的。我問:「那薪水呢?」她說:「有七千多元,扣掉五險一金(按:在中國,五險一金是指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在北京夠花。」

那天,我們在世貿天階,吃著東西,聊著天。之後每次聊到工作和現狀,她的情緒中總是透露著明顯的不滿,卻礙於面子,不太好發作。可是聊到在英國的那些事,她的眼睛就發著光,她喜歡跟我分享自己在孔子學院的故事,聊英國的世界盃、英國孩子的口音、北愛爾蘭的公投、她住的地方——曼徹斯特(Manchester)。每次聊到國外,我都能看到她的笑是那麼真,她說自己懷念那個時候的感覺,那兩年是她最開心的青春時光。我說:「那繼續留在那邊啊?」她說:「這裡是我的家啊。」忽然間,我想到了很多出國留學的人。

人回來了,心沒回來

2012年前後,大概是中國最後的「出國潮」。在國內看不見希望或找不到好工作時,大學生總想去外面看看。我的雙胞胎姊姊,也是出國「大軍」中的一員。那年她高分考過托福和GRE,一個人離鄉背井去了波士頓(Boston)。前幾個月還好,可是半年後,她開始感到迷茫、難受。

一個華人,在國外很難混進主流的圈子,不是因為種族歧視,而是在你看《葫蘆兄弟》卡通影片的歲月裡,對方在看《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他們講的笑話是關於總統選舉,而我們只在讀小學時選過「超女」(按:中國選秀節目《超級女聲》的簡稱)。你只能說:「In China, we...(在中國,我們……)」,但他們說:「Hey, this is USA.(這是在美國。)」

文化不一樣,無論英語說得多麼流暢,她始終是局外人,在那裡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混不進對方的圈子,在哪裡都是離鄉背井。

兩年後,我姊姊從美國回到中國,去了一家知名媒體當記者。那家媒體開給她的薪水不高,她渾渾噩噩的幹著,我常跟她開玩笑說:「早知今日,當初妳為什麼還要出國?妳看妳現在的薪水還沒我高,也沒當初那個不如妳的同學高。」

每次開這種玩笑,我總看不到她的臉上有笑容。她總是顯得很沉默。直到有一天,姊姊告訴我:「說不定哪一天,我一時衝動,就又回波士頓了。說不定讀個博士、說不定找份工作、說不定在那裡定居了。」

我仔細聽了,她用的字眼是「回」。

的確,有些海歸不甘心這麼快在國內安定下來,就好像,遠方的那個地方,才是家。可是,他們有的回不去,由於某些客觀原因,無法定居遠方。那麼,遠方就會成為每一個歸家孩子的夢,這個夢,會陪伴他們很久;這個夢,是他們的青春。

兩年後,我陪姊姊去了趟美國,她一路上都在跟我說,這裡是她自習過的地方,那裡是她上過課的地方;她在這裡笑過,她在那裡哭過。她說這話時像個孩子,可是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她依舊會想念波士頓的一草一木,卻只能感嘆著生活的無奈。

出國有錯嗎?

我一直覺得在2012年前後出國的孩子,心中總有一種難言的傷。

2014年後,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網路和文化領域迅速崛起,投身於房地產不再是中國人致富的唯一方式。搭上網路和文化快車的人,在那幾年大都迅速的致富,西方卻在走下坡路。2017年,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上臺執政,美國的政治和經濟遇到更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情形下,大學生出國到底是否合適,開始在很多人心中打上了問號。

可是,對於那些出過國的人來說,他們沒有選擇,因為已經發生的事,你從來不可能說如果。就像秋秋再一次見到我時,紅著眼睛喝了兩杯威士忌。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自己受夠了,受夠了那些年紀比她小的人,對她指指點點;受夠了自己在國外學的知識,在國內用不上;受夠了接受國內的規則,她要回英國。

我仔細的聽她說話,她再次用了這個字——「回」。

可是,回得去嗎?喝了兩杯後,她終於鼓起勇氣辭職,我看她打著一行字,又刪除,又打了一遍發給男友看,但遲遲不敢發給老闆。

忽然間,我想起了許多人,他們從國外回來,都發生了變化。有的辭職,有的換了伴侶,沒人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只有他們自己在留學生聚會時,才會互相傾倒苦水,講出那種想回又回不去的矛盾心緒。

秋秋那天最終沒有辭職,想了半天,還是決定冷靜下來,她看著我說:「很丟臉吧?」

我說:「為了生活有什麼好丟臉的?」

秋秋笑著說:「罵老闆那麼多遍,但我還是不敢辭職,很丟臉吧?」

我說:「哪有!」

那些出國的朋友,都是曾經的佼佼者,都是眼睛裡容不得沙子的人,他們希望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希望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和幫助國家,於是選擇了出國,花了家裡大把的錢,花了自己最寶貴的時間。可是回國後,他們有的格格不入,於是只想逃避去遠方。尤其是看到那些沒有出過國的人,竟然混得比他們好時。

那天,秋秋喝得大醉,她在恍惚時問我:「龍哥,我出國是不是錯了啊?現在那些沒出國的同學,一個月賺得比我多得多。我要是兩年前就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現在賺的錢肯定比他們多啊,至少會是個專案經理啊。追了那麼多年的遠方,到頭來怎麼會後悔啊?」

故事講完了。在講我怎麼看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問你,你覺得她出國的選擇錯了嗎?

你要不要出國?

我們回到這背後仔細分析,其實就這位朋友和我姊姊而言,她們真的在留學中學到什麼國內沒有的東西嗎?恐怕沒有。因為那些知識,國內也能學到,你打開網頁一搜,都有分享,甚至也都有相關的課程。那她們獲得了什麼?

答案很簡單,對她們而言,更多的是花一年至兩年,設身處地的感受了一種不一樣的文化,看世界的角度變得不一樣。

我沒有出國留過學,但我教過很多出過國的孩子。我之所以不出國留學,僅僅是因為沒錢。

很多人問我要不要出國,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家庭條件怎麼樣?如果家庭條件好,出國對你來說的確是很好的選擇,但如果家庭條件一般,這條路往往被堵得死死的。如果那時我的家庭條件好些,我也會選擇出國讀書,哪怕學到的東西不多,但那一、兩年的經歷,也能讓我看世界的角度變得不一樣。

我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每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結果又都是一樣的,那麼人和人之間能有什麼不同?答案很簡單,不是你這輩子賺了多少錢、獲得過多少榮譽,而是你這輩子經歷的事情、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讀過的書,這些造就了現在的你。

這些年,很多家長都在問,孩子想去日本、美國留學,但他們又怕學不到東西,擔心這筆投資划不來。

我覺得,那些經歷,那些不一樣的思維方式,那些國外的管道、人脈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相較於這些,那一紙文憑反而是單薄的。看過的遠方、聽過的故事,都會融入你的血液,與你如影隨形,它們會變成你的格局、你的修養,和你的眼界。這些,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更重要的。

疫情後,你該不該選擇出國?

不得不承認,疫情確實影響了很多人出國的步伐,不僅如此,還讓國內和國際的矛盾加深了。一個個因為隔離、排外、民族主義而對留學生不友好的國外影片;一個個失業、失望、回國21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的例子,好像在告訴每個人,別出去了,在國內待著吧。但現實真的如此嗎?

2021年8月,我的一個朋友準備去洛杉磯辦事,他發了條朋友圈(按:微信的一項功能,使用者可以發布貼文和查看微信好友發布的貼文,在使用者選擇的好友中 建立一個親密和私密的交流圈):你們瘋了嗎?這麼貴的機票!我才發現,從北京到洛杉磯的機票(請注意,不是回國,而是出國的機票)平均高達三萬多元。

這充分說明留學市場並沒有因為疫情而嚴重縮水,想出去看一看的大有人在。果然這世界永遠有兩套規律:一套在嘴上,一套在行動中。

我想起一件事:疫情最嚴重時,我去預訂北京一家特別高檔的餐廳,服務生說週末已經滿了。我才知道,在我們恐懼疫情時,那些真正能抓住機會的人已經學會如何貪婪了。

我的一個學生,雅思成績也就5、6分(按:雅思考試採用9分制評分系統,總分越高表示英文程度越好。其中總分5分表中等程度級用者〔Modest User〕,6分表普通級用者〔Competent User〕),平時的績點也不高,但在2021年被英國一所非常好的學校錄取。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英國那所學校招不到華人。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的話,似乎有理。

留學市場還是會繼續火爆下去,這是我的預測。因為無論如何,出國的意義在於看到更大的世界、在於活出另一種可能。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高收入的能力,學校沒教:畢業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賺錢,但沒有教授會教──現在知道,你少奮鬥10年、20年》

作者:李尚龍

百萬暢銷書作家、橙啦App首席內容長(CCO)、「尚書房」創始人。

著有《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三十歲,一切剛剛開始》、《我們總是孤獨成長》、《當你又忙又累,必須人間清醒》、《情緒可以低落,理想必須高漲》,以及長篇小說《刺》、《人設》(以上兩本小說皆已被改編為影視劇作品)、《朝前》。

2015~2016年度當當影響力作家、第六屆當當最具影響力青年作家、當當20週年白金作家、微博2016十大影響力文化大V、微博「年度出版作家」、亞洲好書榜「年度勵志作家」,並榮登《中國青年》封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 在這裡,我們不斷嘗試著做對的事。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綠色行動力論壇/永豐銀董座曹為實:「綠金」價值超越黃金
下一篇
1200通勤月票超夯 雙北擬推純公車族吃到飽月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