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國大陸新時代改革開放 啟動

就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到自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45年來空前困頓的此刻,中共中央似乎傳出了將再一次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訊息。 (路透)
就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到自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45年來空前困頓的此刻,中共中央似乎傳出了將再一次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訊息。 (路透)

本文共1390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就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到自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45年來空前困頓的此刻,中共中央似乎傳出了將再一次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訊息。據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近先後考察了江西與廣西,在聽取工作匯報後,均作出了解放思想、創新求變、開放發展之類的訓勉。

近五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明顯走緩,主要原因除新冠疫情效應和美國刻意的遏華政策外,很大程度上也跟中共18大以來採取一系列的「還舊債」作為有關,所謂「還舊債」,就是把之前不同階段所犯的錯誤和所產生的問題加以矯正的意思。習近平上任之後的「還舊債」作為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全面、徹底、持續的反腐。反腐迄今已逾十年,仍未竟全功,但成效也很明顯,反腐產生的效應,難免對消費、投資乃至政府效率造成不利影響,從而減緩了成長力道;二,整頓環境生態,跟腐敗類似,環境生態的破壞也由來已久,到了非下大決心整治的時候了。當年在破壞環境生態時所規避的社會成本,現在再也無法逃避,自然反映在各項生產成本之上,從而減少了競爭力,也影響成長速度;三,所謂的「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這主要是在2008年面對世紀金融海嘯的後遺症,製造業產能過剩、房市庫存過多、金融體系槓桿太高,都非矯正不可。「三去」,毫無疑問會產生緊縮效應,自然不利經濟成長。總的來講,習近平自18大上台以來採取的這三個方面的矯治政策,在成長上雖承受了相當代價,但確實是讓中國經濟發展走上健康的必要作為。

由於矯治政策、疫情效應,甚至美國採取的脫鉤政策,都屬階段性、暫時性的,因此,我們對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成長的態勢,仍是審慎樂觀的,這當然也是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仍在持續,仍在起到作用的緣故,然而與此同時,也必須看到中國的解放思想與改革開放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不斷自我修正的過程,在適當時候,再來一個新的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確實很有必要。

就經濟理論而言,1978年底的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最大的思想解放與貢獻,就是大刀闊斧修正了原本的三個百分之百的計畫經濟、公有制、閉關鎖國,開始逐步走上市場經濟、混合所有制及和全球接軌的道路。這其中,關於市場經濟和與全球接軌的思想解放相對容易,有關產權改革的部分因涉及共產黨的基本意識形態,思想解放相對不易,也因此連帶影響到市場經濟的運行始終未臻完善,此一情況,即使在十年前的第18屆三中全會更進一步提出「讓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後,變化亦不明顯,我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產權改革仍未充分釐清有關。

要做到真正徹底的資源優化配置,除了靠市場經濟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配套條件,那就是以追求最高利潤、積極性強大的民營企業。中國的民營企業無論在創造就業、促進出口、上繳稅收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現,但在經營環境上卻經常面對各種困擾,特別是時不時會面臨到政策上的巨大變化,這明顯地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全發展,揆其主因,應與對有關混合所有制的思想解放還未充分到位有關。國有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的一大特色,但如何理順公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關係,作出合理定位,讓公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各自在資源配置中的公平與效率兩方面起到最大的作用,是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思想解放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或將在近期召開,我們期望、也有理由相信中共中央能就此一當前最關鍵的發展課題,在思想解放上作出重大突破,為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理論的完善作出最關鍵的貢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日韓執政黨挫敗對台灣的啟示
下一篇
大股東股權管理仍有強化必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