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拜習會有譜 美中關係小陽春

美中關係。路透
美中關係。路透

本文共1493字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10月27日會晤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拜登表示,美中都需要以負責任的方式管理雙邊關係下的競爭,也要維持溝通管道暢通;拜登另強調,美中也要一起處理全球挑戰。

王毅訪美是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之邀,與美方高層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據了解,也談到11月於舊金山舉行的APEC領袖高峰會時,安排拜習會。

中美關係跌宕起伏,似乎又到了峰迴路轉、氛圍向好的時刻了。回顧這一輪中美關係的惡化,始自川普上任後的次(2018)年3月,美方突然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投資戰、科技戰,這一輪前所未見的組合拳攻擊,一度把中國打得相當狼狽,雙方關係當然也就急轉直下。

2021年3月,中美外交高層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會談,中方首席代表楊潔篪對美方義正辭嚴地說,「你們美國沒有資格說,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對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是中方對美方的第一次反擊。這期間,又陸續發生美國狠打中國華為,並扣押孟晚舟事件(2018年12月)及情報氣球事件(2023年2月)。2023年2月,中國正式對外發表《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一文,將美國定位為貽禍全球的霸權後,雙方關係到達了空前低谷,為1979年雙方建交以來所僅見。就在此時,美國開始轉變態度,從2023年上半年開始,陸續派出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並一再釋出訊息,希望雙方領導人舉行峰會,一度寄望於9月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但因習近平未參加而未成,因此把希望放到了11月美國主辦的APEC峰會。

中美關係從變化到惡化,再急轉直下到達谷底,如今又似開始緩和,迎來一股和煦之風,其中轉折的脈絡與邏輯如何觀察?關鍵主要在美方。因為中方雖然也說出重話,但中方的基本態度始終一貫,希望中美之間能相互尊重、平等對待、合作共贏,只是美方一貫嗤之以鼻,並且確認中國已成為美國霸權地位的最大挑戰者、威脅者,從而極盡一切手段打擊中國。那麼,美方為何又開始轉變對華態度與政策呢?

一方面,是美國無論內、外,目前都面臨了許多麻煩。內在形勢,在經濟方面是美債危機,美債總規模已高達33兆美元,30年期與10年期美債殖利率先後升破5%,創下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已被形容為「美債火山」。政治方面,除兩黨持續內鬥外,即將進入2024年大選季,拜登與民主黨都面對了相當的壓力。外在形勢,俄烏戰爭陷入膠著之際,以巴衝突又突然爆發,整個中東亂成了一鍋粥,在自媒體打破了西方媒體的壟斷下,美國的道德雙標也大大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形象。內在、外在形勢均讓美國已無法全力對付中國,甚至還反過來希望中國在一些方面協助美國。

不過,更大的關鍵恐怕還是在兩個形勢。一是科技戰的重大挫敗,美國聯合盟國之力打壓中國華為,四年之後,竟然被華為突破,美方在震撼之餘不得不冷靜思考一連串貿易戰、科技戰失利的原因。

二是來自於台海的壓力。美國深知北京在一中原則下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與決心,並且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強大,讓美國在西太平洋特別在台海面對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美國雖盡全力支持援助台灣軍備,但效果如何難有十足信心,偏偏就在此時,中東又出狀況。美國知名風險投資智庫貝萊德近日發表報告指出,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依然是全球市場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風險」,美中關係解凍依舊「脆弱」。該報告公布的「地緣政治風險指數」顯示,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是「高風險」,遠高於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及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後的中東局勢。這或許在相當程度上可以理解美國對中國態度與政策何以出現變化調整的一些深層次因素了。或許季辛吉也看到了此點,最近他呼籲中美之間要和平與發展,因為「這才能為世界帶來和平與進步」。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日韓執政黨挫敗對台灣的啟示
下一篇
大股東股權管理仍有強化必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