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讓航空業助攻台灣經濟

現在台灣航空業火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現在台灣航空業火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462字

經濟日報 社論

6月出口已連十個月負成長,且衰退速度遠高於財政部預估,讓今年經濟成長率不要說保2,連保1.5都看似困難重重。在台灣經濟一片低迷之中,航空業是少數特例,剛公布的6月營收,國內四家上市櫃公司──華航(2610)、長榮航、虎航、星宇皆創下史上最好營收紀錄。航空業的大旺季是在7、8月的暑假。在大旺季之前就衝出史上最高營收,那暑假期間的火紅營收可想而知。

弔詭的是,台灣航空業的業績愈旺,台灣經濟成長率是愈是拉不起來。台灣長期以來是旅遊業貿易赤字國。疫情前的2019年,我國國外觀光支出205億元,觀光收入只有144億元,有61億元的國際旅遊赤字。今年情況可能更惡化,2019年陸客占來台旅客人數的23%,到現在為止這塊來台觀光客主力,尚未出現。

現在台灣航空業火紅,就是載著台灣人去他國消費。這些在國外旅遊的人,不僅不會把錢花在國內,由於暑假機票、出國團費比疫情前貴三成以上,有出國旅遊計畫的人,也出現減少國內消費來存旅費的情況。因此出國的人數愈多,國內消費便愈低迷。

從6月公布的企業營收,可明顯地看到國人消費轉變。國內連鎖餐飲、觀光飯店等企業營收多是呈現月減,這些企業的營收高峰大多是出現在今年第1季,當時國人因為國門剛開放不久,對出國旅遊還較猶豫,國內旅遊、消費依舊是主流。第2季之後,航空業營收起飛,國旅相關企業盛況不再。

有人說,現在航空業的火旺,是短期的報復性出國潮,不會持續。我們卻不這樣認為。以歐洲為例,多數國家早在去年暑假之前就已經國境開放。今年是歐洲自由移動後的第二個暑假,經過一整年的調整,今年歐洲機場已經看不到去年行李箱亂堆如災難片,航空公司人手不足取消大量航班的亂象,但票價依舊比疫情前貴三成,並且旅客絡繹不絕。

業界許多專家也認為,明年台灣後疫情自由出國的第二個暑假,應該如同歐洲般繼續昂貴機票與龐大出遊人口。一如航空公司高層預測,在國人疫情三年沒有出國,各國機場與機隊也還面對人力短缺下,高漲的機票要安定下來,可能需要兩到三年。

國人瘋出國旅遊,抑制國內消費的情況,如果再維持兩到三年,這對台灣經濟成長是一個很不妙的事。雖然交通部喊出今年來台觀光客600萬人次的目標,希望以境外旅客來台觀光,抵銷國人跑到海外消費的GDP損失,然而誠實地說,台灣過去就一直是國際旅遊赤字國,加上現在陸客不來,期待外來遊客突破國內悶經濟的想法恐不實際。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今年5月台中市政府興高采烈宣布,虎航將開闢台中直飛名古屋包機航線。然後到了7月才說航空公司沒有申請包機。理由很簡單,雖然從台中往名古屋的預訂踴躍,但是從名古屋往台中的訂票卻冷清,航空公司成本考量後,取消此航線包機。

台中名古屋包機的取消,凸顯爭取國際觀光客來台的困難。但儘管困難,交通部依舊需要持續改善國內觀光環境,進行國際宣傳與促銷,按部就班地為減少國際旅遊貿易赤字而努力。另一方面,交通部也需要展現創意,抓住台灣航空業的新商機,讓龐大轉機人潮,也為台灣帶來消費商機。

疫情期間北美與亞太多數航空公司因赤字而裁員減班,而華航與長榮航因為貨運業績大好,可以持續購買機隊與培訓人才,現在以其豐沛的航班實力,大賺東南亞與北美之間的轉機財。

目前桃園機場每天有近兩萬人次的轉機出入境,已經大幅超越疫情前水準。但這樣的人潮除了讓航空公司賺錢外,對台灣經濟助益並不大,因為旅客在機場待幾小時候就離開台灣。在全球重視觀光的國家中,不少都有中轉簽證制度,讓轉機的國際旅客,就可以入境觀光72或96小時。交通部應該有突破性作法,以中轉簽證讓航空旺業的轉機人潮,落地消費於台灣的觀光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對新金管會的期許
下一篇
大股東股權管理仍有強化必要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