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從大陸AI產業找尋新商機

AI示意圖。  路透
AI示意圖。 路透

本文共1378字

經濟日報 社論

自2018年以來,美國政府即聯合歐日等重要同盟國家共同圍堵中國高科技,除禁止相關企業銷售精密設備給中國,對於學術交流及企業間技術授權亦進行嚴格管控。

近來因Open AI開發的Chat GPT紅火問世,全球掀起人工智慧發展熱潮,而AI技術發展儼然已經成為大國博弈之主力戰場。拜登政府及美國國會為維護其國家利益,先後祭出多項政策與法案,積極阻擋歐美AI技術與人才輸出中國。

坊間因此猜測:中國在AI技術發展,將處於逐漸式微落後的狀態。

熟悉人工智慧應用發展者皆知:聊天機器人只是人工智慧一個很小的應用,未來AI在醫療診斷、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製造、自動駕駛汽車、金融服務、教育、電子商務、農業自動化,甚至節能減碳,都有很大的發展與應用空間。每項前瞻技術進步,除了尖端研發,實際應用經驗之即時回饋,十分重要且關鍵。

過去20年間,中國大陸因為較不注重個人隱私保護,反而促成其在AI人臉辨識、語音辨識應用獨步全球,在AI關鍵之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技術,成果也僅次於美國,優於日歐等國。

除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型集團持續進行人工智慧技術研發與新創投資外,百度在自動駕駛汽車及自然語言處理著墨很深,寒武紀開發具深度學習能力之高端AI芯片、商湯科技的安防監控與人臉識別、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自然語言與深度學習,均為國際同行所熟知,在專業領域具備世界級水平。

現在大家最關注的是:如果歐美各國嚴格禁止輸出AI先進技術給中國,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會不會停止或減緩進步,持續落後於西方先進國家之發展?

這個答案沒人能精準預測,然而,歐洲各重要媒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德國之聲(DW)評估報導,與美國媒體預測,卻有顯著不同。前二者相對較為樂觀。

綜合這兩家歐洲媒體與國內專家學者的剖析,中國在AI的未來發展,仍然具有五項重要發展優勢:第一是充沛的科技人才,如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所培育出的研究生素質,不遜於美國知名學府畢業生;其次是廣大應用場域,較之民主自由國家,似乎更為容易;第三是頗具規模之風險投資基金,中國與外來資本,十分熱絡於投資中國境內AI新創公司;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統計與各種應用領域龐大數據,而數據正是人工智慧的土壤,可大幅提升AI應用價值;最後是其國內廣大市場,規模足夠支撐技術研發所付出之鉅額代價。

中國具備上述五項優勢,但尖端AI晶片終究需要生產製造,而且必須使用2-5奈米先進製程,中國目前半導體產業尚不具備此能力,生產勢必需要外包,台積電(2330)做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企業,在台美政府雙重壓力下,如果選擇不做,這些訂單可能流向韓國三星電子,或者打鴨子上架,被迫用來做為提升中芯國際技術之加碼投資。

中國可否順利發展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其關鍵在於先進半導體製程來源之掌握,而台灣與韓國,是它眼下的唯二選擇。

我們若以台灣自身發展觀點思考,對岸依然有可能成為台灣AI產業的重要助力,我們也具有討價還價之本錢,尤其是中國充沛應用領域與龐大數據,對於台灣發展的AI技術,具有極端重要的商業價值。

未來如果在適當國家安全考慮前提下,我們樂見兩岸企業或研發團隊,精選具高度發展潛力之應用領域,在兩岸選擇若干試點城市,進行真實應用實驗,並共享經驗成果。如此憑藉台灣在AI優異之研發能力,極有可能打造出世界級產品,進軍國際市場,為台灣經濟與產業做出重大貢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台積一個人的武林」成台股隱憂
下一篇
財經內閣也須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