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蘋果放棄造電動車,其實是最棒的決定?企業經營就該學「善用有限資源」

蘋果。路透
蘋果。路透

本文共1614字

經濟日報 商業周刊

摘要

1.1月中旬,微軟市值被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2.蘋果2月28日對內宣布放棄規劃了10年的電動車計畫「泰坦計畫」。

3.蘋果布局AI和電動車的案例,有4個啟示:企業對趨勢的掌握非常重要、策略錯了要立刻轉向、要把資源放在最重要的趨勢上面、執行速度才是成功關鍵。

上周有一則大新聞,蘋果宣布取消規劃10年的電動車計畫「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蘋果在電動車上花了很多資源,但到現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整個電動車事業部約有2000人,目前會重新分派到其他部門,特別是生成式AI。

蘋果最近市值被微軟超越,主要原因是微軟在AI布局大獲全勝,除了投資OpenAI外,上周又和另外一個法國生成式AI業者Mistral形成策略聯盟。

蘋果進入電動車領域的教訓:關鍵布局太慢

蘋果一直計畫進入電動車領域,曾想和現代汽車(Hyundai)、中國奇瑞共同研發Apple Car,但後來都不了了之。現代汽車做得非常好,已和旗下品牌起亞汽車(KIA)成為美國第二大電動車業者;奇瑞最近則和華為結盟。企業如果在關鍵布局上,過度猶疑、沒有執行力,很快就會被競爭者超車,這就是蘋果的教訓。

反觀中國比亞迪(BYD),以電池起家,2003年才透過購併跨入汽車領域。經過一系列布局、垂直整合,最近超越特斯拉、躍居全世界最大的電動車業者,甚至打造自己船隊,運送電動車到海外,形成無與倫比的競爭力。

常被拿來和蘋果對比的,還有華為,美國前幾年制裁華為,剛開始的確把它打趴了,但華為去年推出高性能的手機東山再起,市占率也回到世界前5名。

華為更厲害的在於電動車布局,重點並不是打造自有品牌,而是和其他汽車業者合作,包括賽力斯、奇瑞和長安汽車。華為開發電動車技術平台,帶動中國電動車產業,雖然還沒辦法到比亞迪的地步,但已震撼市場。

另外,「中國的蘋果」小米在3年前宣布跨入電動車產業,投資超過人民幣100億,今年推出首款電動車。從比亞迪、華為、小米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國企業的執行力。

蘋果推出Vision Pro、做折疊手機,是否看錯趨勢?

蘋果另外一大失誤是看錯趨勢。原本Meta積極布局元宇宙,佐柏格(Mark Zuckerberg)甚至把公司名字從Facebook轉為Meta,但一看趨勢不對立刻放棄,轉型投入生成式AI,打造開源式平台。如今Meta市值大反攻,增加了幾千億美元,成為最受關注的AI概念股之一。

反觀蘋果推出的Vision Pro、布局元宇宙,定價高達3499美元,叫好不叫座,只能應用在小眾市場。這很可能是對趨勢的誤判,在不該花資源的地方,放了很多資源,該加強的地方卻沒有加速布局。

蘋果還有一個失敗的地方,就是宣布在2026年推出折疊手機。折疊手機早在中國造成熱潮,華為囊括近4成市占率,韓國三星也很強。假如蘋果現在才要進入,且後年才推出產品,要如何有競爭力?

蘋果放棄造電動車給的4個啟示

當前蘋果最大弱點,在於缺乏獨特的AI策略,微軟、Google、亞馬遜均大力布局生成式AI,但至今看不到蘋果在AI有具體行動。

由以上例子可以歸納4點:

1.企業對趨勢掌握非常重要。

2.如果錯了要立刻轉向,毫不猶豫壯士斷腕。

3.要把資源放在最重要的趨勢上面。

4.執行速度才是成功關鍵,而不是技術。

如果說蘋果有什麼做對的話,那就是放棄電動車。現在連馬斯克都承認,中國電動車非常難纏,蘋果還有什麼機會?早點出場,至少不會變成明日的笑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foodpanda漲定了?台灣外送龍頭為何要把自己賣給Uber Eats?內幕解析

下班和同事說「掰掰」怎麼了?在台工作的日本人:我嚇了一大跳

成功的人,都一定先是被看見!做到一件事,你就會很亮眼

權威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 AI晶片強者不只Nvidia,半導體大未來更是才剛開始!

客人拔龍眼枝減輕重量⋯店長怎麼勸都沒用,員工一招解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創立於1987年,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總是在關鍵時刻,提供讀者「先進觀念‧輕鬆掌握」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資安市場持續成長 安碁資訊首季每股賺2.03元
下一篇
鴻海與采埃孚合資車用底盤公司通過 加速戰略創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