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蘋果黃了…看美企霸權的式微

蘋果。路透
蘋果。路透

本文共1554字

經濟日報 社論

3月初,美國蘋果公司宣布將放棄純電動汽車(EV)開發計畫,為這個已耗資數十億美元,努力十年的嘗試畫下了句點。無獨有偶,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也受到銷售放緩的影響,汽車的EV化計畫進展緩慢。

幾乎在同一時間,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中國的比亞迪公司推出八款新能源汽車亮相,不僅有仰望品牌的歐洲首秀,騰勢N7出展,還首次向歐洲展示了自研的DM-i超級混動技術。比亞迪的海豹和海豚還成功入圍了日內瓦車展「世界年度車」和「世界城市車」的三強決賽圈。

比亞迪的另一大動作是,一艘開自中國,裝載著5,449輛新能源車的滾裝船BYD EXPLORER No.1,向著歐洲首航,並在不來梅哈芬港卸下了3,000輛新能源車的新聞,被德國媒體大肆報導,讓更多的海外消費者了解到這個來自東方的品牌。

這樣的場景,讓人們不禁想起17年前,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在比亞迪F6的下線儀式上講出的那句話:「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的豪言壯語。2023年,比亞迪的海外出口銷量達24.2萬輛,同比增長334%;同一年,中國汽車出口達491萬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如何解讀這樣的「東升西降」現象?不妨就從拆解一度顯赫全球的美國蘋果王朝的盛衰歷程開始吧。

講到智能手機,全球第一款應屬美國IBM在1994年推出的Simon,螢幕全觸控、能夠email、還有遊戲、行事曆等功能,但由於當時網路未普及且又極為昂貴,只售出5萬台就停產了。一直到2007年,才有了全球第一款熱賣的智能手機iPhone。近20年來,智能手機對全球無論是生產、消費、生活等方面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蘋果無疑是自始迄今全球最大的領航者與主導者。

從賈伯斯到庫克,蘋果王朝可概分為兩階段,賈伯斯時代的1.0階段,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在持續推陳出新源源不斷的創新,但此一核心競爭力隨賈伯斯2011年去世而告一段落。接班者庫克時代是2.0階段,創新力明顯弱化,但十幾年來,蘋果基本上仍領風騷,憑藉的主要是靠經營。

蘋果王朝經營的重點有兩個抓手,一是供應鏈,二是市場,憑著這兩項,蘋果就拿下了全球整個行業90%的利潤。

蘋果的市場在全球,供應鏈主要在東亞尤其在中國大陸。蘋果手機在全球市場上賣得很貴,但成本不高,所以利潤極大;成本不高,關鍵全在於供應鏈,只要看看富士康和蘋果之間的買賣關係就一清二楚了。蘋果王朝的成功,極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它對供應商的全面且徹底的控制上。

首先,為確保品質,同時提升供應商實力,蘋果作為一家早已「去生產化」的科技企業,卻每年以上百億元的支出採購各種生產硬件的設備,下派給為蘋果代工的供應商,但這些定製化的設備只能用於生產蘋果產品,不能給其他同類產品代工。第二,依託一套由巨資打造的資源系統軟件,全面掌握每一供應商的每道工序環節,這套軟件,在很多時候,讓蘋果發現生產線上的某個細節問題,遠早於供應商。第三,蘋果還會直接派員入駐供應商,監督從採購物料、研發、生產管理到售後的每一環節。如此這般,蘋果確保了全面品質,及成功壓縮了全面成本。

了解了蘋果王朝及其霸業的成功邏輯,就能看得懂當前蘋果面對的困境了。蘋果忍痛放棄了投下巨資、經營了整整十年的純電動車計畫,是因為碰到了比亞迪這樣橫空出世的對手,而比亞迪所以能在20年左右竄起成為中國汽車一霸,並問鼎全球汽車霸業,靠的除了本身的研發核心競爭力外,也是兩樣,一為中國本身的完整卓越的供應鏈,二是中國本身的巨大市場,所以當蘋果自嘆不如,退出市場時,也算是個識時務的俊傑。

當蘋果的智能手機碰上王者歸來的華為,後者既有超強研發的核心競爭力,又擁有體系完整的全供應鏈,再加上潛力雄厚、厚積薄發的中國市場時,一進入2024年,市場銷售額即被華為超越,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對美國而言,上世紀以來「去製造業」的後果,恐怕從現在開始才會逐漸呈現出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美中經貿再掀烽火 台灣當自強
下一篇
碳費三子法須更周延細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