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天虹邊賣魚邊製造 台灣首家半導體前端設備商,如何讓蘋果埋單?

提要

天虹邊賣魚邊製造 台灣首家量產半導體設備商,如何讓蘋果埋單?

在業界橫空出世的天虹,打入難度極高的半導體前端設備市場。圖為天虹董事長黃見駱。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在業界橫空出世的天虹,打入難度極高的半導體前端設備市場。圖為天虹董事長黃見駱。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本文共3415字

經濟日報 天下雜誌

國際大廠霸佔的高精密、高技術的半導體前端設備,出現破口。台灣的天虹科技,如何憑藉來自應用材料的三位高管,後進市場,兩年內完成量產半導體等級設備的實績?

文 黃亦筠

2019年,新竹湖口一棟物流中心前,一行將近20位遠從美國飛來的蘋果主管、工程師面對兩道鐵門,一道寫著媽媽魚,一道寫著天虹科技,感到一頭霧水,心想這真的是要去稽查擁有無塵室的半導體設備廠嗎?

4年過去,蘋果的高層不再有疑惑。

12月掛牌上市的半導體設備廠天虹,是第一家本土公司量產半導體前端設備,其零組件已打入台積。

天虹當然已經搬家。在新竹湖口工業區,天虹外觀低調、樸質的5層樓廠辦內,身穿白色無塵衣的工程師,埋頭檢視外觀宛如變形金剛、由上萬顆零件組裝成的半導體前段薄膜製程機台——物理氣相沉積(PVD)、原子層沉積(ALD)設備,一台價值動輒2、300萬美元,十分驚人。

這類昂貴、高精密、高技術含量的半導體前端製程設備,向來掌握在應用材料、科林研發(Lam Research),以及東京威力科創等歐美日大廠手上。

但在台灣創立、營收18億台幣的天虹,卻僅花不到兩年就成功卡入市場,成為全台首家開發量產PVD、ALD設備的業者,機台打入晶電、三安光電、環球晶、朋程、鴻海等兩岸LED光電、化合物半導體大廠。

應材幫創業,打入半導體設備市場

為什麼一間後進市場、幾乎在業界橫空出世的天虹,能打入難度極高的半導體前端設備市場?

一攤開天虹創辦人羅偉瑞、董事長黃見駱、執行長易錦良的背景,幾乎答案揭曉一半,他們都出身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大廠應材,是應材幫創業。

時間回到2002年,當時在應材已經7年的黃見駱跟著同梯的羅偉瑞,出來創辦天虹,從湖口12坪大的辦公室起家,先是做半導體陶瓷零件銷售,一邊兩人還開了在新竹非常知名的冷凍鮮魚品牌媽媽魚。可說是一手摸索半導體零件,一手賣魚賺錢。

直到2015年,天虹已經是台灣最大半導體蛇腹管、陶瓷零件供應商,從台積、聯電到三星都是大客戶,一年營收已經超過6億台幣。

但黃見駱、羅偉瑞一直有個夢,就是有一天要跨入老東家的半導體設備領域。

黃見駱在應材是蝕刻設備工程師出身,客戶端的半導體設備機台一出問題,他就要想辦法維修。2000年左右台積要從8吋晶圓轉到12吋晶圓,已升上經理的他,代表應材負責台積新竹12廠建廠裝機,第一線了解客戶端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如果不知道機台結構怎麼設計的,說真的你很難幫客戶解決機台問題,我們得廣泛地了解製程關係、客戶需求,」黃見駱笑著說。

關鍵人物加入,勇敢跨域

從應材到天虹,黃見駱摸遍半導體設備需要的上千種零件、倉體,累積了半導體圈的客戶群,但他仍不敢貿然跨入美日歐大廠雄踞的整機設備領域。直到2017年,另一位同梯易錦良加入,天虹才大膽跨入半導體設備領域。

易錦良當時做到應材全球副總裁,負責17國的半導體設備銷售維修,手下管理3、4000人的團隊。當時已實現財務自由的易錦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

當時易錦良還曾向他在應材時期的友人、被陸媒捧為「讓西方膽寒的中國敢強牛人」上海中微半導體設備創辦人尹志堯請益。尹志堯告訴易錦良,自己創辦中微到實際賣出第一台設備,中間隔了3年。

「我只說,我希望我能一年賣出,」易錦良笑著回憶。

有了易錦良加入,底氣更足的天虹開始發展半導體矽基製程會用到的設備,但易錦良很清楚,一開始要拿下台積這樣的客戶,會耗掉天虹所有的資源,「我們憑什麼和國際大廠競爭?人不要自不量力,」他坦言。

真空鍍膜儀器廠英福康總經理鄭國聲觀察,「靈魂人物是易錦良,機台設備這一塊不是靠錢堆,是靠經驗,他把國外大廠的經驗帶回本土公司,他知道門檻在哪。」

「我油門要踩得很小心,油門是金流,我們有多少金流做多少事情,我們time to market很短,沒有準備好之前,我們不跨入,」黃見駱分析。

因此,在發展矽基製程設備的同時,天虹同步跨入光電類、化合物半導體領域,這些領域也開始有半導體等級設備的需求,從新製程導入就和客戶一起研究開發,天虹才有機會。

鍍膜技術連蘋果都認可

2019年疫情風雨欲來,卻讓天虹迎來轉折契機。

當時台灣LED磊晶龍頭廠晶電,正如火如荼開發mini LED並進入量產,原本要從歐洲進半導體等級設備,卻因為亞洲疫情嚴重,當時歐美技術因為人權考量,幾乎不到亞洲出差裝設備。

當時這批mini LED其實就是要用在蘋果筆電產品,量產時成迫在眉睫,無法拖延。

黃見駱記得,當時已經和天虹合作過一台PVD的晶電,研發工程師突然打電話來,要拿一片晶圓讓天虹做鍍膜測試。天虹鍍好交給晶電後不久,晶電開始非常頻繁地天天打電話提問,包括鍍膜的均勻度、耐力、溫度等等。

原來是天虹鍍出一片晶圓的成果,超越晶電內部4年研發的成果,讓晶電大為震驚。

但當時晶電口風非常緊,完全沒有透露這是要做什麼產品用,直到有一天,天虹直接接到一通電話,竟然來自蘋果。這才知道,原來那些問題都是蘋果迫切想了解。

晶電擔心疫情會讓歐美合作廠商不准出差,量產產生風險,於是決定在原設備之外,採用天虹的ALD機台。「歐美技師不能來,未來服務會是個問題,我們一方面也想培養本土商,」晶電董事長范進雍說。

當時天虹鍍出來的膜成效雖好,但成本是晶電原本需求的5至6倍。天虹需要大幅改製程、重新驗證,還要考慮機台未來的延展性,同時讓成本降到原本的五分之一。

「這前後必須要在三個月內完成,對我們是風險,對決定換用我們的晶電更是風險,它要確保我們可以追上去,」黃見駱說。

這開始雙方不眠不休地討論修改。「這是本土廠的優勢,服務速度非常快,即時趕上量產排程,」范進雍坦言,對晶電而言當然有風險和要付出的代價,但對天虹來說這是它們第一台ALD設備,資源人力投入也是不計成本,「雙方都投入相當的資源。」

晶電決定要採用天虹機台時,蘋果就派出將近20人,從美國飛來天虹湖口廠稽核。 天虹那時還沒有體面的廠辦,無塵室和會議室都放在媽媽魚的北部物流中心,建築外一道鐵門寫著媽媽魚,一道鐵門寫著天虹。蘋果的人員就穿過「媽媽魚鐵門」,擠進天虹會議室,坐著板凳稽核技術和財報。

當時做簡報的易錦良至今回想當天簡陋的會議室,都感到十分汗顏,他打趣形容,「我簡報最後一張放著,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自車庫起家,我們從鐵皮屋起家。」

不和老東家搶台積,主攻化合物半導體

最後晶電下單6台ALD,「我們一收到蘋果的錢,立刻去買了現在這個廠辦,」他說。蘋果的認可和6台ALD訂單,成為晶電與天虹的重要時刻。市場也瘋傳,鴻海買下旺宏6吋廠準備做化合物半導體,用的也是天虹設備。

易錦良不願透露客戶資訊,他坦言台灣八成以上的化合物半導體廠,天虹都已打入。

化合物半導體是一個利基市場。

黃見駱解釋,在6吋晶圓設備上,國際大廠如應材,設計出來的都是標準品,不太有興趣和資源願意重新設計,「這些化合物半導體客戶和國際大廠買機台貴、客製化程度小,服務沒有我們在地的迅速。」

鄭國聲觀察,ALD領域全球最大的就是應材,天虹高管都是應材出身,天虹不會在爭取台積訂單上和應材競爭。

「天虹找到的利基市場就是氮化矽等化合物半導體,這對這些國際大廠還不那麼有肉,天虹有客製化優勢,」他認為,中國做化合物半導體的三安也是天虹的客戶。

不過也有同業認為半導體設備業已經進入高度競爭階段,特別是中國。

「大陸設備廠應該比台灣走得快,因為內需市場走得快,又有政府支持,資源規模都不是天虹這類台廠可以比,」一名日系半導體設備廠業務主管觀察,天虹未來可能很快就會遇到瓶頸。

易錦良表示,研發資源投入是關鍵。2017年時天虹研發工程師約30至40人,現在已經超過100人,每年研發人力是以20%增加的速度在前進。

目前天虹零件和設備業務幾乎已經各佔營收五成,設備累計已達70台的出貨量,這對2017年才跨入設備製造的天虹而言相當快速,代表天虹找對市場。

未來,走向AI更高效能、高速運算的需求,半導體先進封裝、矽光子成為討論的焦點,天虹已投入。「我們或許運氣好,我們也靠實力,」易錦良自信地說。

【延伸閱讀】

17歲高中生網拍年收1280萬:創業前一定要考慮2件事

一天該走1萬步還是2萬步?科學家解答

統一投資Yahoo台灣!線下零售王佈局過氣電商,賭的是什麼?

美國一份名單,90家工具機廠被盯上 台製機台現身俄羅斯,業者為何無奈?

比金融海嘯更慘!石化外銷接單大跌25%,比ECFA沒了更冷酷的現實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幫助您掌握最前瞻的觀念與趨勢,與世界零距離,與台灣超連結。在混亂的世界中,給讀者一束最清晰冷靜的聲音。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驊處分長榮2000張 處分利益逾0.38億元
下一篇
POS一度遭視作夕陽產業 為何研華、普達反而雙雙入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