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淨零轉型 建構電氣化社會

本文共1542字

經濟日報 王怡方

國際能源署(IEA)指出,全球在2050淨零碳排意識情境下,屆時能源需求將較2022年減少8%,但要供應比現今多出20億人口、比現在規模大兩倍的經濟體,如何加速能源轉型、達成減碳目標,同時兼顧永續發展,是國家能源發展面臨的複雜課題。

世界能源理事會(WEC)定義能源永續發展目標有三項: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及環境永續性。「能源安全」指國家可滿足現在及未來的能源需求,並以最小化能源供應,中斷為產業及民生帶來的衝擊;「能源公平」指不同家庭或商業族群對於多樣化能源的可取得性與可負擔性;「環境永續」是指國家的能源系統要朝減輕環境危害、降低氣候變遷衝擊的方向演進。

三個目標如何平衡,即為能源的「三難困境」,尤其在「數位」與「低碳」轉型趨勢下,各國政府必須權衡政策優先順序,取得相對平衡的能源永續系統,並維持繁榮與競爭力。因此除以政策驅動能源轉型,由下而上的消費端能效改善或使用者行為改變,也是政府和企業尋求的解決途徑。

根據IEA公布的全球能源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去碳電力為2050年淨零轉型的主力,將在運輸、工業、建築等部門發揮關鍵減碳作用,電力使用量將占運輸部門能源消費的48%、在工業部門占50%、建築部門占67%,各部門能源消費轉型為以電力使用為主,形成電氣化社會,全球能源系統需重新架構。

電氣化社會需要各式「能源×基礎建設」維持整體能源系統運作,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其項目包括天然氣、液體燃料及化學品、水力及儲能、廢棄物回收、交通、數位網路等。

天然氣方面:結合碳捕捉封存(CCS)技術的天然氣,可作為初級能源,提供建築供暖和工業燃料,亦可作為燃氣發電之用;而天然氣系統與電網整合後,將成為備援儲能選項之一。液態燃料及化學品方面:工業、航海業、航空業、輜重貨物運輸等行業較難以電力取代燃料,由綠能甲醇製成的電子燃料及由再生能源產製的綠氫/綠氨,可成為上述行業在電池技術面臨容量與重量發展瓶頸之際的能源選項。

而運輸電氣化隨著電池成本下降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布建而加速,電動汽車的V2G模式將為電網彈性調度電力的來源之一。而5G、AI、物聯網等資通訊技術及網路建設,可幫助能源系統建立自動化控制與供需預測等智慧管理功能,提升整體電網效率。

電力去碳化為未來淨零主軸,這些與能源結合的基礎建設系統,將在建築、運輸、工業、農業等終端使用部門進行整合。電氣化社會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日益升高,將為企業帶來新商機。

企業面對淨零轉型的關鍵布局方面,以再生能源為主力的發電結構,其調度靈活性將較傳統化石燃料低,未來電網需要增加更多彈性調度來源與解決方案,儲能、太陽光電、風電等再生能源設備製造業可思考創造設備的循環價值,如汰役電池轉為定置型儲能、光電板及風力葉片回收再利用等。

住宅、商業、工業的建築將朝高效能、低碳建材且網路互聯的方向發展。未來建築將兼具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的角色,一方面與電力系統、分散式能源及智慧管理系統結合,極大化能源使用效率;另方面可結合太陽能屋頂、電動車充電等分散式能源,或轉化廚餘廢棄物成為生質能源,以更廣泛方式結合電力系統,減輕電網供電壓力。

運輸方面,與電力部門的整合場景將會實現在電動車充電站及電氣化交通樞紐。透過電網與交通設施的結合,可增加整體電網調度的靈活性,而應用綠氫、液態電子燃料於重型車輛、飛機、船舶等運具,亦可協助人流與物流運輸脫碳。

工業部門與電力部門的整合,包括碳中和氫、碳捕獲儲存(CCS)結合工業廢熱發電(汽電共生)的相關基礎建設,可幫助工業車輛、工業製程的電氣化。而大型液態燃料與化學品基礎設施,如電解槽、輸液/輸氣管線的布建,對於工業及運輸業的電氣化至關重要,同時也需要化學品、燃料、電力等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方能成功。(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神基法說會/看旺今年營運 Edge AI 新產品電腦展登場
下一篇
蘋果拚印度製造帶旺鴻海 估2028年將有25%iPhone在當地製造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