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師兄取巧巴結前輩,18歲菜鳥認分扛下粗工還加班,數月後「薪水竟比師兄高」:做人認命更要有韌性

提要

「我的薪水竟比師兄還高」他18歲認分當菜鳥,30年泥作師傅給年輕人的建議:做人不只認命,更要有韌性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385字

三采文化 作者: 泥作阿鴻(鄭志鴻)

編按:水泥工在一般人心中,是不起眼的粗工、沒學問的勞動,作者卻以近乎偏執的職人態度,掙出土水師的一片天。曾有學徒問他:「為什麼叫我做粗工?」阿鴻說:「你搬的紅磚要放哪?水泥砂要堆在哪?磁磚要擺在哪?這些粗活也是學習,你學會了嗎?」

儘管工作滿檔,還得開課教學「鏝抹繪畫課」,阿鴻每天仍透過臉書一字一句地記錄所思所想,原汁原味、不修飾的直白語氣,讓人看到職人面對工作的初衷。

吃得了苦,才能學功夫

十五歲時,我進工地當泥作學徒。當學徒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先學調酒。

調什麼酒? 就是保力達、維士比這類藥酒,加上一罐維大力、沙士、莎莎亞椰奶……之類的飲料。這種一瓶藥酒搭配一罐飲料的組合,就叫做「一組」。

這「一組」,就像施工前的開工儀式。大家聚在一起,看起來好像在開會,其實只是在唬爛幹古、東拉西扯。有時候一人買一組,每個師傅口味都不一樣,透早就有六、七組等在那裡。

保力達、維士比就像工地裡的「黑油」,有黑油,機器才能運轉。另外還有一種「汽油」是啤酒。黑油加汽油,就是保力達加啤酒。

想想也很趣味,現在在韓劇裡,常常看到一種燒酒加啤酒的調酒,稱作「燒啤」,其實我們台灣的工匠師傅早早就這樣喝了,起碼領先「韓流」幾十年。

不該做的挑著做,該做的搶著做

當學徒第一件事,不是學功夫,是先學壞習慣。這件事好不好,當然是見仁見智。

但是在工地裡,師傅這樣做,學徒也只能跟著做,不然師傅會覺得:「啊你真的有要來跟我學功夫嗎?你是我這國的嗎?」

所以,就算喝保力達會心悸,我還是會跟著喝啤酒。但我也是會挑的,像抽菸、吃檳榔這些習慣,我就沒有學。

我知道,成事在人,壞習慣不用照單全收,我可以有選擇性的「配合」,只要別讓師傅覺得我難鬥陣就好,自己的原則還是要有。

不該做的可以挑著做,該做的要搶著做。

比如剛進工地的時候,工地裡有七、八個師傅,只有我一個學徒。每個師傅要準備東西,第一個一定都叫我。

「阿鴻!」

「阿鴻,哩來!」

「阿鴻,卡緊咧!」

那段時間,耳邊全是師傅喊我的聲音,我每天都像無頭蒼蠅,在工地衝來衝去。

那時候我年紀小,單純得像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不知道工具名稱,也完全抱不動水泥。只要手稍微髒了,就跑去洗手,還會一直把手拿起來聞。

每個師傅看我這樣,心裡不免覺得:害啊! 這個少年欸可能做不久。偏偏我年輕,初生之犢不畏虎,不懂什麼是累,吃苦當吃補,被師傅「幹譙」也不怕。

工具名稱不知道? 多記幾次就對了。

水泥扛不動? 多跑幾趟就抱得動了。

有師傅唸我,我就默默聽、虛心接受。不管再苦再累,為了生活,我咬牙也會撐下去!

我養成第一個到工地的習慣,師傅還沒來之前,我就把施工前該做的前置作業統統準備好了;師傅們累的時候,我就自告奮勇,拍拍胸脯說:「師欸,換我來!」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慢慢的,師傅們看我的眼神不一樣了;越來越喜歡我,也開始會「放功夫」給我了。

師傅們會在施工時,把我叫到旁邊,親身示範,然後叫我認真看。

在古早年代裡,哪有什麼系統式的教學? 更別提有什麼教材,或是固定的教學流程。

學徒要學成,靠的全是師傅手把手的養成,但是師傅們往往沒有學過要怎麼「教」學徒,靠的全是傳承下來的經驗。

「看就對了,看就會了。」是他們以前從上個師傅那裡學到的經驗,所以他們現在自然也是把我叫到旁邊「看」。

但是,要是能夠一看就會,學徒還需要當學徒嗎?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常常被師傅電得滿頭包,三天兩頭都被罵。

不過,我是這樣想的啦! 被罵又怎樣? 被罵又不會痛,學到的功夫卻可以跟著我一輩子。我知道技藝很重要、功夫很重要,只要肯看、肯做,有一天一定學得會,學到的都是自己的本事!

所以只要有師傅喊「阿鴻」,我一定立刻小跑步過去,搶著做、搶著看、搶著學。

認命,也要有韌性

十八歲時,我有個泥作師兄。我們年齡相仿,都是學徒,比較有話聊,就是台語說的「有伴」。

他很聰明,工地粗重的工作很多,他知道多撐一下,我就會去搬;稍微迴避一下,他就會比較輕鬆。他還知道該如何討好師傅們、如何和師傅們相處,而我沒想那麼多,就認命、認分地把菜鳥工作扛起來,讓他多了很多跟在師傅們身旁「學功夫」的機會。

幾個月過去,我知道我的工錢比師兄少,而他的工作比我輕鬆;我是工地裡留下來善後的人,總是最後一個走,而他總是和師傅們同時離開。

有時候,也會在心裡偷偷怨嘆,覺得自己到底為什麼這麼拚? 既沒有賺比較多錢,還少了很多學功夫的機會。

直到有一天,師傅發薪水,拿著薪資袋,拍拍我的肩,對我說:「阿鴻,保持下去,大家都看在眼裡。」

我才默默發現,我的薪水竟然比師兄還高了! 我拿著薪資袋傻傻地站了好一會,心裡漲得滿滿的,很感動,也很欣慰,有了很深很深的踏實感,感覺目標也更明確了。

原來師傅都有在看,原來拚搏是有用的!

原來只有更認真,才能讓自己更好!

原來無論做什麼事,對得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明白了做人不只要認命,還要有韌性,必須像橡皮筋一樣,好好撐住,不能被小事拉斷,更不要輕易怨嘆。

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學得到真功夫。

內心的強大才是最厲害的,哪管外頭千變萬化!

堅持下去!Keep going!

做工是件很帥的事

自從拿起鏝刀的那刻開始,我就是「土水師」。

鏝刀早已牢牢黏在我掌心,土水師的精神早已深深刻入我靈魂。

我從來不把泥作當成商品,因為它是技術、是工藝;是一種格調、是一種宿命、更是我當成畢生志業,矢志推廣的使命!

用心對待每個獨一無二的家

我是泥作的「醫生」。我能為屋主解決屋況的疑難雜症,讓屋主安心地把工作交付給我。

我是泥作的「律師」。我能提供屋主諮詢,令屋主明白自己的泥作需求,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施工選項。

我是泥作的「老師」。我能給予屋主正確的概念,讓屋主了解施工系統該如何與施工現況平衡,選擇「必須品」,而不是追求「奢侈品」。

我可以不說話,但絕對不會昧著良心說話;我能努力解決問題,但必須先找出問題。

傳統觀念都以為土水師很粗獷、很豪邁,但我很細膩、很龜毛。即使是看不見的細節,我也絕對會盡本分,做到極致、做到最好。

每個案場都是獨一無二的家,而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結構,禁不起絲毫差錯。

紮實穩固的泥作基本功,建構在房子的基礎結構裡;溫吞質樸的泥作精神,必須由土水師一步一腳印地慢慢完成!

用心設定每個細節、尺寸;勞心完成每個環節、收尾;盡心堅持每個原則、初心。

每個轉刀的動作、每個專注的眼神,都是泥作的態度。

重質不重量

做工,有做就好了嗎? 還是要做好、做滿?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見解、不同立場,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篇章,會在每個轉折點,做出不同的選擇,只要自己不後悔就好。

而我的選擇是把品質做好、把口碑顧好,不要拚量、不要削價競爭。這是我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我會為自己設定承接工作的範圍,像我目前的範圍就在台北和新北,就算新竹、桃園距離台北不遠,我也不能承接。

即使屋主說要補貼車馬費, 但我還是不能做。不是我不願意,而是真的沒辦法。

因為泥作不只是泥作,除了必須確實完工之外,還要能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而這就牽涉到保固及售後服務。

只要跨縣市,車程來回就半天,時間成本最貴。更何況,服務不止是一次、兩次的事,起碼要負五年的社會責任。

我問自己,如果要跨區域承接,我有這個能力嗎?有這麼多工班嗎?接大量的案子,做完就跑,不考慮日後的服務,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也許短時間內能賺到比較多的錢,但以長遠來看呢?

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涯規劃,無論是要開巷口早餐店,還是要開連鎖麥當勞,只要想清楚就好!只要自己爽就好!

我很固執,只會把一條路走到底。我覺得能夠堅持原則的自己很帥!

阿鴻是泥作師傅,不是泥作統包商;不為了接案而接案,職人魂一直都在,不做渾身不自在。

泥作無極限、用心就無限!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的《我扛得起水泥,扛得住人生:泥作阿鴻,工地裡的水泥哲學家》

作者:泥作阿鴻

和所有師傅一樣搬磚扛料、拌泥鏝牆,身上是泥膏灰粉,是正統學徒出身的泥匠;但又有些不一樣,年輕又資深,繼承傳統又突破格局。

今年43歲,從事水泥工作已近30年。傳統泥作世家,國中畢業,從台南到台北就踏入工地賺錢,一家三代都是水泥師傅;不只在業界闖出一片天,更開班授課,用水泥製作獨一無二的無框畫。

個人專頁粉絲破13萬追蹤,學習新材料與工法,與國際師匠交流,舉辦講習,受邀到國外示範施工。

他的施工牆面,甚至被設計師及業主請求落款,不僅僅是個出體力的工匠,更將泥作手藝跨越勞務、晉升到工藝創作價值的境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我們不曾懷疑,一本書的力量,可以改變全世界。出版的路不會有侷限或終點,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更多的作者、創作者合作,激盪更多出版的可能,創造更美好的閱讀感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三商餐飲首季每股賺1.24元 中央廚房擴建今年投產
下一篇
永豐餘董事會6月將改選 劉慧瑾請辭董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