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重蹈日本覆轍?專家:現在判斷為時過早

本文共973字

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宸誼/上海即時報導

房地産泡沫的破裂、人口減少以及年輕人的就業困難,這些日本1990年代以後面臨的問題,如今似乎也在中國大陸上演。不過專家們認為,兩國在土地性質等方面不同,中國大陸還有政策迴旋的餘地,因此現在判斷為時過早。

台籍房地產專家、前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地產運營研究所長蔡為民表示,日本消失的三十年是可怕的經驗教訓,值得借鑑與警惕,但中國大陸不至於走日本的老路,原因在於土地性質不同、房地產上漲的速率不同、工業門類不同等。

蔡為民指出,中日在土地性質不同,使救市動力不同,其中日本更重視持有稅的徵收。其次是房地產上漲的速率不同,使套牢者屬性不同,中國大陸還在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

蔡為民還提到,日本沒有足夠的市場縱深,使消化危機的能力不足,而中國大陸在2022年提出全國統一大市場。此外,日本當時的工業以高階產品為主,使泡沫更加容易破裂,中國大陸則還有39工業大類、191中類、525小類,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

蔡為民補充,日本的政治體制,使政策貫徹極其困難,但中國大陸則會舉全國之力施行。最後日本泡沫由商業地產引爆,是價值因重估而貶損-87%。

日經中文網報導,關於中國大陸經濟低迷的背景,除了佔國內生產毛額(GDP)四分之一的房地産低迷,還因為新冠疫情導致全球需求從商品轉向服務,出口產業受到打擊。法國巴黎銀行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河野龍太郎指出,「完全沒有實施對家庭的現金補貼等大規模財政支持」,這也削弱了需求。

河野表示,中國大陸作為購房核心群體的25到34歲的人口,在2010年代後半期已經達到頂峰。這也與1990年前後泡沫破裂的日本如出一轍,當時1947到1949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口,達到屬於購房主力的35到44歲。如果住房需求在結構上不斷減弱,調整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高盛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馬場直彥表示,「如果按照日本的經驗,人口減少首先將帶來通縮」。如果人口減少導致經濟萎縮的預期加強,投資和消費將受到抑制,物價將出現下降。在一段時間後,由於勞動力短缺,人口減少轉換為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很可能成為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

不過蔡為民卻認為,人口負增長不是房價下跌的必然動力,房地產數量也未必是,但經濟形勢不樂觀,消費者信心與預期改變,則必然是引導房價下跌的誘因。至於中小城市的房子是否還值錢,則是由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決定,未必與城市大小有關。

房地産泡沫的破裂、人口減少以及年輕人的就業困難,這些日本1990年代以後面臨的問...
房地産泡沫的破裂、人口減少以及年輕人的就業困難,這些日本1990年代以後面臨的問題,如今似乎也在中國大陸上演。不過專家們認為,兩國在土地性質等方面不同,中國大陸還有政策迴旋的餘地,因此現在判斷為時過早。圖為上海中遠兩灣城建築群。(記者林宸誼/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由負轉正! 陸海關總數:兩岸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增5.3%
下一篇
李強赴新疆調研 稱以高質量發展促長治久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