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日美供應鏈危機?日媒稱大陸資金正搶先攻佔東南亞

本文共891字

聯合報 記者黃雅慧/即時報導

日經中文網11日報導,日美正加快推進向友邦國家轉移供應鏈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但在對越南、泰國和墨西哥的投資正不斷被中國大陸搶佔先機,大陸資金正席捲這些被認為是可作為替代生產基地之處,而報導示警,日美希望排除大陸企業的原料和零組件生產加工,但如果已確立支配權的大陸企業縮小出口對象,日美生産有可能動搖。這意味著在全球化趨勢下,日美的友岸外包策略可能「自傷」。

報導指出,今年上半年,大陸及香港對越南的直接投資為27億美元,年增37.2%,大幅超過韓國10億美元等。報導還提及,「大陸資金正在佔領被日美定位為去中國化的有力地區的東南亞。」並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2021年中國對東協(ASEAN)主要國家的直接投資餘額達到520億美元,超過美國的512億美元。3年間翻了一番。

另外,作為美國盟友、成功吸引美國特斯拉投資的墨西哥北部州,大陸企業的投資在2022年達到18筆,逼近排名首位的美國。

而從電動車電池不可或缺的鎳來看,在佔全球產量一半的印尼70%的冶煉廠歸屬大陸資本。住友金屬礦山2022年放棄建設精煉廠,取而代之的是大陸企業。未來如果大陸再限制相關產品出口,日美電動車製造可能受到影響。

在爭取友邦國家的競賽中,日美能否戰勝中國?日本綜合研究所的野木森稔表示:「如果不採取與當地聯合研發尖端技術等手段,就不會被東南亞等國當成夥伴」。

事實上,在全球化分工趨勢下,供應鏈持續重組,而東南亞理所當然成為大陸鎖定的市場與生產基地。以電動車為例,大陸眾多車企目前砸重金進入東南亞市場,包括長城、歐拉好貓等都在當地銷售。全球知名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於七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大陸電動車銷量佔據了東南亞電動車市場75%的份額,明顯領先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競爭對手。

此前,彭博報導,東協取代歐美成最大出口國,而匯豐銀行環球研究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兼亞洲聯席主管范力民分析,這種轉變得益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證明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越來越多來自大陸零組件在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區之前,正在轉移到東南亞進行最終裝配。

大陸電動車企大舉出海,其中東南亞是主要市場。圖為2018年比亞迪101輛e6電動...
大陸電動車企大舉出海,其中東南亞是主要市場。圖為2018年比亞迪101輛e6電動車16日在泰國曼谷交付。(中新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南昌涉台檢察官工作室揭牌 稱為保障台企健康發展
下一篇
發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 李強:支持「兩重」建設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