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客戶愈多愈賠錢?AI 熱要讓科技大咖獲利還很難

AI熱潮現在還沒辦法貢獻科技大公司利潤。   路透
AI熱潮現在還沒辦法貢獻科技大公司利潤。 路透

本文共1134字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華爾街日報說,科技公司現在都在標榜新人工智慧(AI)技術,不過他們還沒找到AI相關產品要如何創造獲利的方法。

生成式AI工具還未經實證,同時運作成本相當高:要有搭載著昂貴晶片的強大伺服器,耗費許多電力。微軟、Google、Adobe等科技公司投資在AI時,都在試驗產品怎麼做、該如何行銷、怎麼定價等一系列的策略。

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微軟第一波生成式AI產品中的GitHub Copilot服務仍在虧錢。微軟和Google現在都對他們的軟體產品發表了新的AI升級服務,價格因而跟著調高。Zoom有時會使用自行研發的簡單版AI,來降低成本。Adobe等公司對使用具AI功能的服務設下每月使用上限,收費依使用量來計算。

亞馬遜雲端服務公司AWS執行長Adam Selipsky提到他在和許多客戶聊時發現,客戶對於利用部分AI模型所要花的高成本並不滿意。微軟企業策略主管Chris Young認為,企業與消費者需要時間來了解自己想要怎樣使用AI,然後理出願意為相關服務付多少錢。Young說:「我們顯然現在站的位置是,需要由興奮和興趣這個層級,轉換到真正的採納應用。」

華爾街日報分析,AI如果要做成一套標準化的軟體,通常難有經濟規模,因為每一道提問,AI都需要密集、新一輪的運算。於是,愈多人使用該AI產品的話,要建構的基礎架構就會更加昂貴。所以,如果提供AI服務的公司想要對客戶收取一個統一固定的費用的話,已經很可能預告就是會虧本。

來看微軟以合作夥伴OpenAI的技術所發表的GitHub Copilot服務,這服務協助程式設計師創造、修正或翻譯編碼,推出後頗受市場歡迎,超過150萬人使用過。可是由於服務的營運成本太高,據了解GitHub Copilot還一直處於賠錢狀態。

微軟對使用這個AI助理服務的個人,收取月費10美元,了解數據的消息來源告訴華爾街日報,今年初期推出的幾個月,每位使用者平均讓微軟每月損失逾20美元,有些使用者的成本高達每月80美元。也就是客戶愈多,就愈賠錢。

微軟和GitHub沒有回應華爾街日報此一AI服務有沒有賺錢的詢問。現在業界調整收費方式,多以基本費依固定收費標準,一定用量或高階運用,再依使用量或使用的服務等級另外計費。

AI服務成本會如此高的一個原因是採用了最強大的AI模型,微軟的例子,就用了最新版本的AI軟體GPT-4,這是市場目前最貴最大的AI模型。用它來幫忙摘要email,其實有點像用藍寶堅尼超跑來送披薩。

知情人士說,微軟在它的Bing搜尋引擎就試著使用沒那麼強大、成本較低的AI軟體,這種軟體可以Meta平台上的開源資源來建構。專事科技新聞報導的The Information稍早也報導了,微軟的Bing考慮用其他的AI工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美日韓海巡機關6月將首度實施聯合演訓 劍指中俄
下一篇
台積電股價漲勢 遇 UCITS 規定挑戰!基金經理人尋找 AI 新星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