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巴隆:貨櫃運價還有得跌 未來三到四年都可能運能過剩

專家說,海運市場供過於求的問題,近期只會愈來愈嚴重。 路透
專家說,海運市場供過於求的問題,近期只會愈來愈嚴重。 路透

本文共572字

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報導,目前海運運費跌回到2019年的新冠疫情前水準,但之後情況可能更糟,美歐當前的去庫存循環可能持續到明年第1季或第2季,暗示運費還可能下跌,乾散裝運價也可能呈現類似走勢。

巴隆指出,美國與歐洲市場耐久財的支出平緩,商家要向亞洲下新訂單之前,需要先將庫存消化掉。中國大陸7月出口較去年同期大減逾14%。

花旗集團歐洲運輸研究部門主管希瓦庫瑪(Sathish Sivakumar)說,這波「去庫存循環將持續到明年第1季或第2季,這代表海運運價還有下跌空間。」

海運業者未能抵擋住非理性繁榮所帶來的短暫樂觀,在新冠疫情期間業績爆發時,用前所未有的規模訂購新船。哥本哈根貿易集團Bimco貨運分析主管拉斯穆森(Niels Rasmussen)預測,未來三到四年,這些新船將擴增,全球貨櫃運能30%,未上市的瑞士地中海航運公司(MSC)和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運能過剩將最嚴重,但所有航運業者都將為此所苦。

載運大宗物資的散裝貨船,雖然特性與貨櫃輪不同,但運價走勢也與貨櫃輪類似。

拉斯穆森表示,貨櫃航運業者有幫財務止血之道,例如三大聯盟主宰的最賺錢跨太平洋航線,業者能彼此協調縮減船班的資訊,或調降航速以所謂的「慢速航行」(slow steaming)節省燃料,速度最多能慢25%,雖可能觸怒客戶,但有意船運業者的財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瓜國總統對台承諾 保證未來4年堅定支持台灣
下一篇
大陸海纜維修船經台灣沿海常匿蹤 美官員警告 Google、Meta 等提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