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憂美國債務危機臨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不如「憂天」來得實際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 圖/路透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 圖/路透

本文共1667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三大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1日突然摘除美國AAA頂級債信桂冠,引來多位經濟學家批評「怪異」、「荒謬」。究竟降評舉動是怎麼怪?又荒謬在哪?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發表長文解析此事。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調降美債信評的意義何在?美國是個國家,不是一家公司;若是公司,現金的確有可能用罄。美國甚至不是像希臘那樣的國家,積欠了歐元巨債,而歐元卻不是希臘能掌控的貨幣。美國呢?欠的是美元債務,而美國可印美鈔。這未必表示美國就不可能發生無法償債的問題,也不是說政府債務水準無關緊要;而是說,所謂「美國債務危機」的說法較難以取信於人。更何況,拿筆算一算或把史書翻一翻便知,那種危機在可見的未來不太可能在美國發生。

英、日都未爆債務危機 美國在恐懼什麼

多數經濟學家相信,美國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總是有其限度。不過,回顧過往歷史和他國經驗便知,美國此刻距離觸及那種極限,還遠得很。

最明顯的一例是日本。日本累積的債務相對於GDP的比率,遠比美國來得高。數十年來,對日本債務危機的示警聲不絕於耳,但危機至今未爆發。

更令人訝異的實例在英國。在19世紀和20世紀大半時期,英國的債務水準都遠高於美國今天的情況,卻也未面臨債務危機。

那麼,為什麼突然間,美國債台高築又令人憂心如焚?最近引起眾人關注的一個理由是:利息償付成本升高。美國聯準會(Fed)已大幅提高利率抑制通膨,連帶推升政府的利息支出成本,以絕對金額計算和以占GDP百分比計算皆然。

美債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債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即使在此刻,利息支出占GDP的比率,仍遠低於1990年代初的水準;不過,近年來已大幅攀升。因此,一些人擔心起「債務螺旋」:利息支出升高導致債務增加,進而推升利息支出,又再加重債務負擔,形成惡性循環的財政困境。

該擔心這個問題嗎?克魯曼不以為然。

美國不致發生債務螺旋 用公式算算便知

外行人可能見到國債32兆美元,就捉狂咆哮。但克魯曼強調,專家看一國債務時,最關注的不是絕對金額,而是債務相對於GDP的百分比率。赤字會導致債務增加,使那個百分比的分子增加。但通膨和經濟成長都會使分母增加,在其他因素不變下,降低那個比值。

克魯曼舉一個公式: 債務變化/GDP = 原始赤字/GDP + (r-g)*(債務/GDP)

「原始赤字」指的是未計入利息支付的預算赤字,「r」指的是政府債務利率,「g」指的是經濟成長率。

「債務螺旋」發生在r比g大很多的情況。在那種情況下,債務遞增導致債務累積速度加快,且愈來愈快。

但誠如備受尊崇的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夏(Olivier Blanchard)數年前所言,回顧往年,r通常都小於g,因此不會發生債務螺旋。

當今利率已走高,會不會改變這個結論呢?克魯曼認為倒不至於。美國10年期抗通膨債券(TIPS)的利率現為1.83%,與多數人估計的美國可持續經濟成長率很接近。假如從那些估計值中取最低的數值,美國有可能面臨一波債務螺旋,但也會是「非常慢動作進行」的螺旋。

換句話說,如果r是1.8,而g只有1.6,在債務占GDP比率達100%時要穩定負債比率,原始預算盈餘必須達到GDP的2%;債務若增至150%,那麼所需的原始盈餘只要提高到3%。

由此可知,在面對未來債務將大增的前景時(例如美國此時),最大問題不在現有債務的利息支出,而在原始預算赤字。

美國仍有舉債空間 化解政治僵局才能治本

意思是:這基本上是政治議題。克魯曼重申,別理會那些動輒咆哮債務幾兆幾兆美元的人士,也別理會那些痛批政府支出有多浪費的人士。他形容美國聯邦政府基本上是個「有軍隊的保險公司」,公帑主要花在民眾想要的東西上,像是國防軍費、社會安全和健保計畫。問題是,美國「有個有效的攔阻聯盟,反對增稅以支付那些計畫,所以美國將持續累積債務,直到那僵局化解為止」。

然而,歷史顯示,美國舉債空間仍有餘裕。

結論是:短期內,美國幾乎確定不會遭遇債務危機,甚至未來10年或20年也不會。若憂慮的是更長遠的未來,克魯曼建議,把注意力從「債務失控」轉向「氣候變遷失控」,那麼憂慮會更有道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周末精選3/預期下半年大量新船交付、影響供需 達飛:航運費率可能下滑
下一篇
美加稅懲罰影響陸廠有限 彭博:短期不致造成重創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