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VIP限時開放》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5/再次推動碳定價的時機已成熟 別再放過機會

本文共1034字

經濟日報 新聞部新媒體中心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約50國已制定某種形式的碳價,比十年前倍增,另有23國計劃推出碳價機制。美聯社
約50國已制定某種形式的碳價,比十年前倍增,另有23國計劃推出碳價機制。美聯社
該是再次推動碳費的時候了,相較於有助對抗氣候變遷、財政卻無法持久的綠色補貼,雖然碳費和管制一樣面臨政治阻礙,但能帶來收入,愈多政府採用,能化解大眾對於綠能政策抨擊的收入就愈多,例如可幫助減輕綠能轉型過程對脆弱族群的打擊。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1/多國審慎設定碳價 以免減碳衝擊經濟成長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2/新加坡多管齊下 拚當亞洲碳交易重鎮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3/中國大陸想用碳普惠 把減碳行動擴及一般個人

亞洲碳交易浪潮來了 4/投資人評估碳費的投資風險 金融業摩拳擦掌搶商機

一直以來,補貼都是政府鼓勵民間部門採用新科技的受歡迎工具,例如美國4,300億美元的通膨削減法(IRA)。

但若政府推動的創新最後不管用、或不被需要,這些補貼便效率不彰,而且補助會扭曲競爭,IRA已招致許多外國政府抱怨對其生產商不公平。更大的問題是,只有少數政府有能力負擔得起這種龐大補貼。全球多數國家的公債都日益增加,各國也需要更多資金支應日益龐大的國防預算和照顧老化人口。

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若各國主要仰賴支出措施、並減輕碳費,達成在巴黎協議所訂的氣候目標,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將在2050年前平均增加約50%。

若政府負擔不起吸引民眾改用更環保科技的支出,採取管制也只遭受反彈,多數經濟學家偏好的選項是徵收碳費。對碳排放制定價格,強迫企業和個人為其汙染付費,將提供改變行為的財務誘因,也能利用市場力量鼓勵民眾挑選其他選擇。

IMF指出,目前碳定價僅涵蓋全球25%的碳排。約50國已制定某種形式的碳價,比十年前倍增,另有23國計劃推出碳價機制。

目前碳費遇到的問題包括,全球兩大碳排放國之一的中國大陸碳價偏低,美國又缺乏聯邦稅制。歐盟是目前唯一課徵高碳費的主要經濟區,碳價為每噸86歐元(91美元)。

碳費的好處之一,是能帶給政府可重新分配的收入。一些團體認為,這些費用應全部以碳紅利的形式發還給人民。其他人則認為,應用於金源脆弱族群及補貼新興科技。

IMF已模擬政府退還30%碳費給人民的情境。若要達成氣候目標,先進經濟體的碳價將需在2030年前達到每噸135美元,大型新興經濟體為45美元,即使如此,全球債務占GDP比率仍將在2050年前增加10~15個百分點,因為政府仍需花錢補貼和投資公部門。

然而,這樣的政策組合或許是全球最能管理的最佳組合,財政和政治現實可能日漸導引政府朝這個方向前進。(作者Hugo Dixon是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編譯易起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貿易戰核武器 陸關稅法過關 內容包含對違背協定國家進行反擊權利
下一篇
新光重啟與台新金合併評估 董事會以11:4通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