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22字
在新冠疫情危機後,全球欠缺領導。我在2021年曾指出,疫後經濟復甦的步調將大幅取決於多邊合作。時至今日依然如此,因為全球經濟仍面臨地緣衝突激增的新風險。這兩年來,從俄烏戰爭打到以哈戰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爆發七次軍事政變,使經濟更加脆弱、大量人民流離失所。
這些情勢需要全球強化合作,但多邊合作明顯減少。我們仍無法邁向在2030年前終結極貧的永續發展目標,估計世界上7%人口依舊赤貧,氣候災難日益普遍且惡化。令人沮喪地,沒有一股全球領導力來帶頭應付這些威脅。
中期來看,全球成長展望面臨三大威脅:其一,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溫,導致經濟分裂;第二是科技脫鉤,可能阻礙原可提高生產力的新數位技術擴散;第三是氣候變遷,尤其影響農業。
不幸地,許多國家能支撐成長的政策空間有限。貨幣政策變得甚具限制性,以抑制通膨,財政政策則日益受限,尤其是面臨債台高築、糧食與能源不安全的低所得開發中國家。
地緣政治競爭和衝突可能會抹除全球化的好處。30年來,跨境貿易與投資已擴增全球經濟規模兩倍,讓13億人脫貧。但今日,新的戰爭和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擾亂供應鏈、干擾投資金流,數位科技的國際標準陷入多方競爭,導致所得和財富不均擴大。
為應付地緣政治衍生的威脅,我們必須強調基於規則的多邊合作關係極為重要,以及透明性、確定性與共享繁榮。要抵抗各領域的分裂,需要齊心協力,畢竟,若整合破裂,可能導致價格波動增加、阻礙跨境商品流動。
令人擔憂的另一點,是最近的科技脫鉤趨勢,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美中脫鉤,引發更大範圍分裂的擔憂,可能導致許多經濟體的產值損失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
同時,技術演變促進經濟發展的潛力仍然龐大。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使用更多數位技術的服務業者提高生產力;數位平台的普及,也提供消費者連結供應商的新方式,可望帶動線上批發和零售業爆發成長。
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如果管理得宜,可望持續拉動經濟復甦。我們可團結一項共同策略,確保考量到技能稟賦、監管問題與競爭水準等互補因素,增強數位技術的採用並防止分裂。
最後,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將加劇全球不平等。2022年上半年,我們見到全球糧食市場數十年來最大震撼,部分原因是極端天氣事件導致農作物欠收,約80%是發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亞和東南亞,這些地區的務農家庭往往貧窮且脆弱。全球暖化或聖嬰現象帶來的嚴重乾旱,可能會使數百萬人陷入貧困。
身為全球領導者,我們能提倡政策,提高農業對氣候的韌性,例如更有效率地使用水資源、管理需求、鼓勵改種較耐旱的作物,並改善土壤健康。同時,這些措施能符合永續目標,也能協助糧食系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基於當前國際社群面臨的嫌隙和差異,強化多邊合作的重要性更甚以往。我們須強化四大優先,包括加強團結、多邊主義和協調的精神,為邁向和平解決衝突方案和經濟合作鋪路;為脆弱國家特定目標提供財政支持與債務管理機制;為當前的高利率環境制定政策,在穩定與成長之間取得平衡;透過全面結構性改革、投資環保經濟以確保長期成長的永續性。
(作者Sri Mulyani Indrawati是印尼財政部長、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葉亭均)
本系列專欄由富邦金控獨家贊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