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供應鏈為何老是出包 理由有三

本文共1224字

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供應鏈數十年來一直採取「即時供貨」(just in time)模式,此種模式讓商...
供應鏈數十年來一直採取「即時供貨」(just in time)模式,此種模式讓商業營運極有效率,但系統若有任何一方面失靈,整體都將面臨風險。路透
供應鏈是全球貿易的骨幹,以往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未予注意,但近幾年來供應鏈問題一再浮上檯面。

供應鏈數十年來一直採取「即時供貨」(just in time)模式,即物料在需要時,再加以運送。此種模式讓商業營運極有效率,但系統若有任何一方面失靈,整體都將面臨風險。

Coupa供應鏈策略的資深主管維斯瓦納坦(Nari Viswanathan)表示:「儘管即時供貨的供應鏈策略,40年來持續獲得採用,但靠口香糖和鞋帶勉強黏合的東西,只能撐這麼久」。他說,過去幾年來「世界有如坐上不停歇的雲霄飛車」,全球供應鏈一再失速下墜。整體來說,供應鏈一再出包的主要理由有三。

一、地緣政治緊張升溫

地緣政治是經濟到科技領域的最大風險因子之一,供應鏈也不例外。川普對一系列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開徵高關稅,使地緣政治議題在2018年受到關注。美中的科技較勁,更加劇此種情勢。

黑海和紅海的衝突持續延燒,顯示地緣政治紛爭,如何衝擊全球供應鏈。美聯社
黑海和紅海的衝突持續延燒,顯示地緣政治紛爭,如何衝擊全球供應鏈。美聯社

黑海和紅海的衝突持續延燒,顯示地緣政治紛爭,如何衝擊全球供應鏈。俄烏戰爭之際,俄國封鎖黑海,致使烏克蘭的小麥和葵花,無法自由流動到世界其他地區。

伊朗支持的青年運動武裝分子,不滿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事,圍攻連接蘇伊士運河的貿易要道紅海。貨船為避免在紅海遇襲,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程因而延長。

供應鏈平台project44表示,12月17日為止當周,行經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數量較前周減少40%,改道後時間估計至少多出7~14天。

二、氣候變遷、巴拿馬運河陷乾涸

2023年夏季的歷史性大旱,衝擊流入巴拿馬運河的降雨量,導致運河水位大減,限制了通行船隻的數量和重量。聖嬰現象及其暖化效應,引發乾旱,氣候變遷又讓旱情更為加劇。

巴拿馬運河水位下滑,致使等候通行的船隻數量飆升,延長了運輸時間,並促使部分船隻改道好望角。

美國貨櫃運輸約四成行經巴拿馬運河。2023年11月底為止,部分船隻等候通行巴拿馬運河的時間,約為20天,遠高於10月的5~7天。

航運巨擘馬士基(Maersk)先前表示,「巴拿馬運河的低水位,是氣候變遷對全球降雨和氣候模式產生影響的明顯實例,並在供應鏈引發漣漪效應。」

圖三長賜輪2021年3月擱淺,導致蘇伊士運河堵塞六天。美聯社
圖三長賜輪2021年3月擱淺,導致蘇伊士運河堵塞六天。美聯社

三、貨船體積加大、發生意外的代價激增

船隻承載全球九成貿易,但隨著商船尺寸不斷擴大,出事時的風險也跟著提高。企業保險公司Allianz Commercial航運產品主管海恩利許,在2022年5月報告寫道,近年來的重大事故有著類似原因,許多是船隻體積大增造成。

最佳實例是1,312呎的超大貨櫃船長賜輪,這艘船2021年3月擱淺,導致蘇伊士運河堵塞六天。當時的疫情限制,已經使全球航運體系備感壓力,該事件又讓數百艘貨櫃船上,約1,600萬噸的貨品遭受延誤。

報告指出,不可否認地,長期而言,世界上嚴重的航運事故減少,但牽涉到大型船隻的意外,特別是貨櫃船和大型車輛運輸船,釀成不成比例的重大損失。

實際上,事故回應與後續清理的費用,往往是船隻價值的好幾倍。安聯海洋風險諮詢的全球主管柯納直言:「更大的船隻,代表更大的損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灣風力發電計畫 必須重上軌道
下一篇
千禧vs嬰兒潮 美國年輕世代:少喝酒 重視醫療保障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