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量子思惟/先處理心情 再處理事情

本文共1067字

經濟日報 李慶芳、鐘志明(實踐大學國貿系教授、銀行經理)

一個長年虧損或狀況百出的單位,總是存在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問題,有些是來自於員工,而有些則來自於主管本身。

探究許多企業反敗為勝的案例,多半是將人的問題,列為優先解決的選項。例如1981年傑克‧威爾許接任美國奇異公司總裁,成功制服這頭103年官僚體系完整的巨獸(奇異公司創立於1878年),其變革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改變員工的「價值觀」,鼓勵並讓員工盡情地發揮所長。因此,傑克‧威爾許認為:「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量子領導(Quantum Leadship)指出,傳統的組織和領導方式,往往側重於完成任務和實現經濟目標,而不夠關注員工的需求與感受。至於如何解決此一落差,以下三點實務經驗供讀者參考。

一、激勵及鼓舞

想要擺脫沉重的包袱與束縛,必須仰賴全體動員,而非僅憑領導者一人之力。透過激發員工內心的渴望與熱忱,自然就能夠轉換成改革時所需的動能,最終彰顯在具體的績效上。

此時適當的鼓舞就像是「啦啦隊」的加油打氣,讓員工的表現獲得應有的掌聲,如此一來,人心才能持續被領導者所感動。

二、參與及授權

絕大多數的員工,都認為自己是很重要的,而且能夠被組織所需要,只是苦無發揮的機會。員工參與感的提升,就是很好的參考指標。當多數員工能夠接受現況後,人與事就會接踵而來。

接著就必須適時授權,讓部分員工分攤管理權,以建立信任感與向心力,以免產生「主管累死,員工閒死」的現象。

三、引導與協助

當員工開始加入改革的行列時,總是會面臨大大小小問題與困難。如同港口的引水人,引導員工步入正軌,趨避內損與虛耗,才是領導者應有的作為。

鑒於「做中學」與「錯中學」的經驗取向,員工需要的是從旁協助而非越俎代庖,因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遭遇的磨難,對於當事人來說,都是珍貴無比的經驗與智慧結晶。

組織是人的集合體。能否同心協力,往往取決於一個領導者的「言」與「行」。領導者所產生的影響程度,如同海浪般推波助瀾般無遠佛屆。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以銀行業為例,一個不斷更換經理的分行,肯定是問題多且績效差,最可憐的還是留在原地的員工,因為他們只能等待下一個自稱是來「整頓」的經理。因此,如何讓員工感受到決策階層的決心與誠意,才是改變現況的重點。

就如同當年傑克‧威爾許總裁,勇敢地向超過40萬名員工宣示改革的決心一般:「數字不是願景,數字只是結果。」

 《尚書‧大禹謨》所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16字心傳」的意思是說,人心的意念其實很難捉摸,而我們的意念又是幽微不明,只有當自己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偏不倚,精誠懇切的待人處事,如此一來,才能治理好國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創新平台/AI 音頻檢測 辨識良率利器
下一篇
ESG最前線/AI 助攻…從資訊管理到風險預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