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數位轉型/醫療數位化 提升醫病品質

數位示意圖。Pixabay
數位示意圖。Pixabay

本文共1079字

經濟日報 瑞奇.卡普爾(Ricky Kapur)

根據國發會2022年公布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顯示,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率將在2025年超過人口的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如何善用機會制定長遠的醫療保健政策,是應對人口老化的重要關鍵。

面對人口老化,人力短缺將成為台灣醫療產業的一大挑戰。醫院、診所、療養院和社區老年中心等的人力需求急速上升,供不應求的醫療資源將導致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大幅增加。不過,從過去的危機汲取經驗,將幫助醫護人員找到應對方法,例如疫情期間,許多民眾使用視訊看診的方式就醫,進一步推動了台灣遠距醫療的進展。

科技結合醫療將不再只是非常情況下的權宜之計,而是能夠應對未來挑戰的方法。面對銀色海嘯,政府需要雙管齊下,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及管理。台灣衛福部於2021年正式將遠距醫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不僅能為患者節省時間和成本,視訊看診更能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醫生可以接診更多的患者,並優先為重症病患安排面對面的會診。

照顧病患是醫療保健的核心,透過醫療數位化,能夠進一步協助醫護人員提升效率與節省時間成本,將繁雜耗時的行政工作,如病例的整理與歸檔、寄發帳單、安排與供應商的會議和處理員工關係等,變得更容易且省時。除此之外,醫療數位化也能夠讓資源較少的社區型診所為社區患者優先提供基礎醫療服務。整體而言,醫護人員能透過科技的輔助,更加專注於改善病患在診療過程中的成果。

隨著台灣人口老化,醫療機構需要更具遠見,了解如何透過投資科技技術以減少對人力的依賴。簡單的醫護工作像是非侵入式的生命體徵檢測、藥物遞送甚至是後續回診,都可以透過專業人士監督並遙控機器人來完成。

此外,醫療機構更可以透過虛擬接待員,於診所大廳迎接患者,並引導他們至正確的診間。對這些前線工作人員來說,科技將大幅改變他們的工作模式,透過遠距管理的靈活性,他們可以將有限的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業務上,例如出院規畫、照護工作協調、照護管理和疾病預防等。

疫情的長期抗戰讓醫護人員身心俱疲,然而,科技的結合將為醫療產業帶來更高的靈活性,幫助醫療機構更高效的照護病患。舉例來說,當社區診所的醫生接獲了一起老年人事故,醫生可以透過智慧眼鏡,檢查患者可能患有的潛在疾病,並即時傳送數據與高畫質影像給最近的大醫院,讓專家團隊透過獲取的資料,為社區醫生提供專業建議並進行醫療處理,讓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移動,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當台灣人口的高齡化問題可能成為國家醫療體系的下一個挑戰,科技的導入並不是取代對醫護人員的需求,而是透過建立可持續運作的醫療系統,協助醫療人員提升工作效率,節省時間成本,並持續提升醫療品質。(作者是Zoom亞太區負責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創新平台/AI 音頻檢測 辨識良率利器
下一篇
ESG最前線/AI 助攻…從資訊管理到風險預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