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政院通過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 提升保存獎勵誘因

本文共840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余弦妙/即時報導

行政院今(28)日通過《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1條、第99條修正草案,修正後的文資法將保障歷史建築及紀念建築其坐落土地的所有權人,得申請容積移轉及享有免徵地價稅、房屋稅優惠,期盼透過對所有權人的補償,提升保存獎勵誘因。

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出,司法院2021年12月24日公布釋字第813號解釋,以第三人持有土地如因定著於其土地上的建造物及附屬設施,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致其就該土地原得行使的權能受限,屬國家所致人民財產權損失,形成個人的特別犧牲,國家應予相當補償,「文化資產保存法」未以金錢或其他適當方式給予補償,不符憲法第15條保障人民財產權的意旨,有關機關應於2年內修正妥為規定。

文化部說明,此次修正是為配合司法院釋字第813號解釋,文資法對於歷史建築土地為第三人所有的情形,未以金錢或其他適當方式給予「相當之補償」,不符憲法第15條保障人民財產權意旨,文化部應自解釋公布日起2年內,即2023年12月24日前修正文資法。

為周全法律保障目的,文化部分別於去年4月25日召開專家學者諮詢會議、5月6日召開地方政府及有關機關討論會議,會議結論認為釋字第813號解釋指出歷史建築登錄,形成個人的特別犧牲,國家應予相當補償。至於是以「金錢」或「其他適當方式」給予土地所有人「相當」補償,立法者有形成自由,但有關「相當之補償」,仍應就國家整體發展與財政平衡予以全盤考量。

文化部說,依司法院釋字第813號解釋意旨及會議建議,提出「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1條、第99條修正草案,同時考量紀念建築所受限制與歷史建築相同,亦於修正草案一併納入。草案修正重點包含新增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定著土地,原來可建築的基準容積受到限制部分得為容積移轉;以及歷史建築、紀念建築亦享有免徵地價稅及房屋稅的租稅優惠。

最後,文化部強調,文化資產保存已是國際趨勢,而國家保護文化資產,屬保護多元文化的一環。期盼透過修法,提高文化資產所有權人的獎勵、補償機制,促進文化資產保存,並藉由公私協力,共同守護國家無可替代的重要文化資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你會看紅綠燈嗎?「圓形綠燈」加和沒加箭頭仍有民眾不會走
下一篇
上午7時40分花蓮縣近海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3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