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元月外銷訂單優於預期 陸港接單年增28%主要成長動能

本文共767字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

經濟部今(27)日公布,元月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外銷訂單金額106.4億美元,年增28.0%,是元月接單主要成長動能來源。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中國大陸及香港接單動能主要來自電子產品增加14.3億美元或增32.9%較多,並以項下的IC設計為主力,包括:晶片、記憶體、印刷電路板,這與手機晶片庫存回補有關,另年節備貨也是主因。

就接單金額來看,元月美國訂單153.9億美元仍為主要貢獻來源,年增2.7%,以電子產品增加10.5億美元或增19.8%較多,基本金屬增加2.1億美元或增46.2%次之,惟資訊通信產品減少11.3億美元或減19.4%,抵銷部分增幅。

東協訂單90.8億美元,年增117.9%,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31.8億美元或增531.3%較多。日本訂單21.8億美元,年減21.2%,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2.2億美元或減31.3%較多,電子產品減少1.9億多或減21.9%次之。

黃于玲指出,元月東協接單為歷年同月新高,且連續五個月正成長,主因部分廠商2023年3月開始,從歐洲改為從東協國家下單,加上供應鏈重組效益,東協相對受益,推升訂單增加。

黃于玲並提到,歐洲客戶由歐洲轉至東協下單因素預計持續至今年2月,屆時這項影響會結束,但供應鏈轉移效應則會持續,因此今年東協接單能否維持大幅度成長,有待觀察。

1月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為49.1%,較上年同月下降7.1個百分點,主因海外生產比較高之資訊通信產品提升國內生產比重,且接單減少所致。但,代表每接到100美元訂單,有49.1美元在境外生產,50.9美元在台灣本地生產,有利帶動國內就業與投資。

經濟部廠商動態調查結果顯示,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35.8,預期2月份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1月份減少,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28.3、42.2及46.6。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景氣持續復甦!國發會景氣燈號續呈代表「穩定」的綠燈
下一篇
4月出口佳 有望連六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