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布林肯將訪中 陸學者:好好聽中方的聲音 改變霸權思維

本文共1176字

聯合報 記者陳宥菘/即時報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18日至19日訪問中國大陸,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說重話強調,美方不要幻想從實力地位出發和中國打交道,強調中美兩國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發展彼此關係,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然而,由於中美兩國間仍存諸多問題,尤以對台海議題有極大歧見,外界普遍對布林肯此行的成果不抱有太多期望。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撰文時表示,美國政府希望中國與美共建防止衝突的「護欄」,然而本質是要中國全面接受美國的霸權,並在台灣和南海問題上聽從華盛頓的安排,「這是美方休想得到的中方反應」,他更直言,「如果布林肯來中國就是為了傳遞這樣的信息,那他可以改變行程,放棄來中國的訪問了」。

胡錫進表示,中國無意與美開展全球博弈,衝擊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感受,「但是中國近海是另一回事」。如果美國不在中國近海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感受,那麼中美高風險的博弈和對抗在所難免,發生軍事衝突是需要雙方同時承受的風險。

胡錫進坦言,中國總體實力確實不如美國,但中國對自己的實力足以支持在近海與美國開展對抗有充分的信心,他並稱,中國這些年一直在台灣問題上針對最壞情況做經濟、軍事和政治準備,「中國圍繞台灣問題的警告不是空洞恐嚇」。

胡錫進強調,「布林肯來北京,需要好好聽中方的聲音」,中方不會主動製造衝突,但也不會懼怕與美在包括台海的近海發生有限軍事衝突,他們需要搞明白,用訛詐方式讓一個核大國在核心利益上屈服退讓,這在國際政治學上毫無成立的基礎。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分析,未來一段時期內,中美關係還是在競爭與合作之間跳轉,但競爭對抗仍居於主導位置。「歸根結底,在目前這種形勢下,美國不改變對華認知、不改變自身的霸權思維,就很難改變其對華政策,而中美關係也很難得到實質性的好轉」。

因此,袁征認為中方不應對布林肯訪中抱有過高的期待。他指出,美國的對華政策基本已經調整成型了,目前美國國內的對華輿論比較消極,美國國會對華態度也不太友好,在這種情況下,雙方能夠進行交流、進行接觸就是一種好的信號,且這對於避免戰略誤判是有利的,但一次訪問不太可能推動中美關係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據《上觀新聞》,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評估,布林肯此行表明拜登執政兩年多後,重新認識到對中國接觸的重要性,且原本一味強調與中國競爭,也將尋找開始變得務實,潛在合作領域。在布林肯訪中後,預計中美高層交往會比較頻繁,可持續觀察一些具體問題是否有望取得進展。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則說,布林肯的到訪有理由相信中美關係下半年會比較穩定,但各種問題依然存在,亦不排除出現意外的可能。他認為,中美都有讓中美關係穩定的主觀意願,至於客觀結果,要看美方是否願同中方相向而行,停止以競爭為名損害中方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採取實際行動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至19日將重啟年初因「偵察氣球事件」延後的訪中行。(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至19日將重啟年初因「偵察氣球事件」延後的訪中行。(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川普封口費案在紐約受審 1名男子法院外引火自焚
下一篇
美參院將表決援烏、以、台法案 幾乎篤定過關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