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 本周升空

我國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將於本周六(7日)上午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Arianespace)的VEGA火箭升空。記者季相儒/攝影
我國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將於本周六(7日)上午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Arianespace)的VEGA火箭升空。記者季相儒/攝影

本文共787字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我國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將於本周六(7日)上午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Arianespace)的VEGA火箭升空。整顆衛星包含酬載共有82%是由台灣研發製造,若加上地面設備,共有超過20家台灣的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象徵MIT(台灣製造)進軍國際太空產業、飛向太空的里程碑。

市場更點名漢翔(2634)、華泰電子、公準精密、卓越光纖、凌群、新鼎、國眾等獵風者概念股出列,意味著未來太空供應鏈逐漸成形。

獵風者衛星是由台灣自主研發的氣象衛星,酬載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於低地球軌道收集導航衛星經由海面反射的訊號,分析浪高反演風速。風速是目前氣象觀測最缺乏的數據,獵風者衛星預計能提供可觀資料量,為氣象科學與天氣預報提供有利數據。

行政院長陳建仁曾盛讚,在國際上自製率超過35%,即符合一般原產地規則,即可標示為該國自產,但獵風者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2%,衛星本體更由超過20家廠商共同合作。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也以正港「台灣囝仔」來形容獵風者,最大功臣就是由是中科院、工研院、漢翔、華泰電子等20家台灣研發單位及廠商,組成國家隊。

在獵風者十大關鍵項目中,「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都由中科院主導,前者是衛星的大腦,與軟體搭配後,執行衛星所有動作與操作;電力控制單元則是衛星的能源控制中心,管理電池充放電,並控制提供給衛星元件的電能。

由芳興科技負責的「S頻段天線與濾波器」,是用來接收地面衛星控制中心的指令,以及回傳衛星資料與狀態至地面控制中心。中科院、卓越光纖、鑫豪科技執行的「光纖陀螺儀」,則能感測衛星的角速度,使衛星電腦得以控制衛星的方位與姿態。「GPS導航接收機」可提供衛星的時間、位置與速度。衛星「推進模組」就是小型推進系統,用以調整衛星軌道;獵風者配備的推進實驗模組,是國內首次研製的模組,由公準精密、永昇鋼鐵等公司參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創新AI內閣策勵營4日登場 賴清德將提期許
下一篇
台美經貿談判第二階段落幕 行政院政委鄧振中:避談政治敏感問題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