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沒獎勵也沒懲罰」才是最好的教導?精神科醫師執業26年:孩子出狀況時才是教養的關鍵時刻

提要

「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才是最好的教導?精神科醫師帶你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抓住教養的關鍵時刻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169字

經濟日報 天下網路書店

編按:孩子的教養方式百百種,在他們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什麼才是最適當的教養呢?《導演症候群》作者馬大元是執業多年的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四個孩子的爸爸,馬醫師以其專業知識與親身經歷,分享教養的關鍵時刻與實際案例,陪伴孩子走過重要成長之路。

作者/馬大元

孩子出狀況時,是教養的關鍵時刻,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都是深植於記憶庫的「要事」。一個一個「要事」所帶來的經驗及感受,與體悟到的心得,形塑出孩子的性格,也就是孩子未來如何與生命中相遇的人、事、物互動的依據。也就是說,每次事件中你的處置合宜與否,比考試成績、技能、才藝,更能夠決定孩子的命運。

許多父母,在問題發生時,當場的反應常常是批判(貼標籤)與建議(說教),甚至喜歡當檢察官調查真相。例如「你在騙人!我聽到的根本不是如此!」、「說!到底是誰先動手的!」、「你就是喜歡以大欺小!」、「你不去惹他不就沒事了嗎?」這些對話,對於孩子「從問題中得到學習」,毫無幫助,只會激發情緒,同時混淆孩子的自我認同(媽媽說我很衝動,也許我真的是一個糟糕的孩子吧)。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喜歡找藉口,甚至愛說謊而苦惱……記住,「症狀」之所在即「需求」之所在。你可曾想過,孩子找藉口、說謊話的動機是什麼?

藉口與說謊背後的動機,不外乎得到獎勵與逃避懲罰。所以,杜絕藉口與說謊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

孩子表現不錯時,只要摸摸他的頭,告訴他:「看來你真的很認真喔!」就可以了。因為你要強化的,不是這個好的結果(例如考試滿分),而是他在過程中的付出與努力。一味強調結果(例如考一百分,獎金一百元),會讓孩子患得患失,甚至最後不擇手段(例如作弊)以達成你所要的結果。

第二種很棒的嘉許,是肯定孩子對於外界人、事、物的連結與正面影響。例如孩子與家人一起爬山,並且幫忙揹東西,你可以說:「還好你一起來了,真的幫我們分擔了不少工作」;孩子主動整理房間後,可以說:「我要謝謝你,因為你辛苦一個下午,讓我們的家更整潔了!」因為,鼓勵孩子與身邊的人、事、物有更緊密的連結,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隨時參與家庭與社群並且做出貢獻,這是提升自信心與歸屬感的最好方法。

還有一個許多心理學家更為推崇的回饋金句:「你是如何辦到的?」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價值萬金!

因為,當問出這句話時,你就會看到,孩子的眼睛放出光芒,喜悅地訴說自己的優勢(我的專注力有進步喔!)、在過程中做了什麼,採取了什麼有效的方法(我這一次寫完考卷,有認真檢查三次喔!)你看!只要常常問這七個字,就可以不斷強化孩子這麼多正向的特質與思維習慣,真是一本萬利啊。

所有對於孩子的鼓勵,最終的目的都是養成孩子「自我鼓勵」的習慣。因為,孩子總會長大,總有一天,他的行為都要由自己決定,再也不會有人動不動就給予獎勵了。

停止打電動是自己的決定、交什麼樣的朋友由自己決定、選擇哪個科系由自己決定、要不要認真讀書由自己決定、生涯如何規劃是自己的決定、要如何對待家人也是自己的決定。

所以說,父母的職責,就在於讓孩子早日養成「自我鼓勵」、「自己做決定」、「自主行動」的習慣。為了如此,每次孩子有不錯的表現,不妨加入「你自己是不是也很開心?」這句話;讓「自己覺得不錯」,成為孩子最大的動力!

至於懲罰,隨著孩子逐漸成長,重要性與有效性會越來越低。孩子所有的行為,都必須面對「自然後果」與「干預後果」。例如玩弄電插座,「爸爸打手心」是你干預下的後果、「孩子被電到嚇一跳大哭」則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後果。早上遲到被老師罰站,是干預後果;遲到進教室時心理上的羞愧與焦慮,是自然後果。

可想而知,隨著年齡增長,尤其出社會後,干預後果會越來越少。孩子需要面對的,幾乎都是自然後果。既然最終都是以自然後果為主,為什麼不提前讓孩子認清這個世界?人生多艱困。應該是父母與孩子聯手面對,而不是顛倒是非,由父母製造一堆干預後果啊。

干預後果有一個大問題,就是讓孩子不舒服的是「你的干預」,而非「行為的後果」。久而久之,孩子學到的將是「討厭你」,而不是「減少不當的行為」。

此外,如果凡事懲罰掛帥,孩子最終會養成的,也可能不是良好的品行與道德,而是「逃避懲罰的本事」。總之在你的介入之下,如果孩子的問題仍然反覆出現,改變作法就是刻不容緩的一等一大事!

本文節錄自天下雜誌出版的《導演症候群:放下心中的劇本,打破負面慣性,從此更快樂!》

作者:馬大元

從小具備亞斯特質,高中時期一度憂鬱,成績一落千丈。掌握身心調適技巧後逐漸開朗積極,於醫師國考及公職醫師高考拿下雙料狀元。

推動心理健康及親子關係教育不遺餘力,參與各級學校、公私立機構、各大企業、媒體等活動,屢獲好評。與太太林姿吟職能治療師主持YouTube頻道,成為網紅夫妻,觀看次數突破四百萬。

對各學派之心理治療技巧興趣濃厚,多年來學習不曾間斷。首創「心靈影像療法」,運用簡單的譬喻與想像,啟發患者的影像記憶。短短幾分鐘之內,就有機會改善其根深蒂固的負面想法,且效果持久。

現職:馬大元診所負責人;公視《換個爸媽過幾天》節目主持人;社團法人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創會理事長;教育部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新竹、苗栗顧問醫師。

曾任:台大醫院兒童精神科訓練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國軍新竹醫院精神科主任、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院長、苗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顧問醫師、國民健康署青少年親善醫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天下網路書店,提供前瞻觀點、專欄文章以及出版品資訊,期待與您一同打開閱讀視野,豐富知識人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製造業無薪假呈緩步下降?勞動部:這期自行車零件業停止實施170人
下一篇
綠色行動力論壇/永豐銀董座曹為實:「綠金」價值超越黃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