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44字
長壽人生有三怕:怕病、怕窮、怕孤單!如何重新設計制度與人生藍圖,並賦能高齡生活圈中的每個角色?將是超高齡社會中,個人實踐自我、產業尋得商機的關鍵。
邁向長壽人生的路上,最怕三件事:怕病、怕窮、怕孤單。
「你準備的程度,將決定你晚期的生命品質、被照護的時間!」台灣銀髮產業協會理事長李宗勇建議,大家最好在變老之前幫自己顧好老身(健康)、存好老本(經濟),也準備好老友(人脈)。
要做好這三方面準備,除了個人必須重整人生戰略,也有賴政府與業界重新設計制度。在台灣迎向超高齡的當口,各種實驗正在各地進行中,雖然充滿挑戰,卻也潛藏巨大商機。
怕老孤單?快營造「新家人關係」
青銀住宅「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發現,大家對安養機構的心情就是兩種:一種是黃沙滾滾的龍門客棧,覺得有去無回、很悲壯,不得已才會去住;另一種則是鳥語花香的桃花源,不僅有新朋友,還能在照護環境中頤養天年。
「怕沒有人陪,何不幫自己打造一段新家人關係?」這也就是紀金山創辦好好園館,想把一群跨族群、跨世代的人聚集在一起好好變老的初衷。
在好好園館中,儘管設備皆比照長照標準,也可引薦照服資源,但並非登記為長照機構,其實是因為紀金山想在「體制外做實驗」,尋找對應痛點的服務方式與永續商模。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討厭失望而已!」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退休的紀金山引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名句,表示2017年上路的長照2.0鼓勵在地老化,但他建議民眾應思考照護配套的適切性,並容許改變、開放心胸,若是為了安全感而把自己關在家中,到頭來還是會面臨不方便又寂寞的「孤獨老」。
相對地,能讓長輩放心連結外界、撫慰寂寞的貼心服務,就是一個好商模。
怕老又病?為自己和照顧者賦能
伯拉罕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則選擇在體制內實驗。
「照護服務一旦被政策規定綁架,不僅服務不容易有溫度,個案需求也無法被解決!」自己也是照服員的林依瑩,點出長照2.0現行「項目制」的四大雷區:碼別、時長、順序和均次。
由於項目制是看碼別來申報服務內容與計費,每次照服員執行內容又要獲得A單位個案管理師、照管中心專員的核准,經常無法按照現場需求來「對號入座」,就會面臨無法服務或計費的窘境。
例如,有照服員陪同阿嬤外出散步,就被稽核到不滿30分鐘的時長,「問題是,阿嬤走不動了,難道天氣這麼熱,要在室外站滿半小時才能進屋?」又或者,擬定的服務順序是先吃飯再洗澡,但一到個案家發現阿公剛便溺在褲子中,能不幫他先洗個澡嗎?
其次,則因在特定期間內平均分配服務項目次數,可能讓個案在關鍵期得不到密集照護。林依瑩建議,用「包裹制」來思考個案需求、整包給付,授權並賦能個案與照服員,才可能實現長照2.0的政策初衷。
「一個對的策略徹底執行,足以扭轉老病窮悲劇!」關渡醫院院長、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舉例,最新發布的2021年國人健康餘命為73.3歲,比2019年約多了一歲,主因是疫期戴口罩的公衛策略奏效。
近年,陳亮恭展開「關渡模式」,連結智慧醫療、數位醫院與社區長照據點,也是為了將預防醫學落實在民眾生活中。
例如,關渡長照據點都建置一台AI人臉辨識,透過每天幫長輩拍一張照片,有機會以大數據辨識失智等風險,讓醫療資源可提早介入。
怕老又窮?確認核心價值、斜槓雷達
害怕活到吃光老本的長壽風險,直接解方就是七個字:「開源節流防詐騙」。也就是,青壯時期及早進行退休財務規劃、樂齡世代持續工作,並懂得以保險轉嫁各階段風險。
「不管幾歲,都要找到生活與生命的意義!」也是中化銀髮事業公司總經理的李宗勇,今年自己剛領到敬老卡、65歲了,笑說自己還有五年才出生。原來,他看到日本高齡醫學專家和田秀樹「人生70才開始」的倡議,很認同和田不要太早放棄駕照、不要輕易退休的理念。
「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400萬,但大家卻只關注需要照護的兩成,忽略其他八成。應該讓這八成再創社會價值!」他指出,「高年級生」重返職場,不見得都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持續刷新自我價值、擴大交際圈,往往也不會再回到一模一樣的工作崗位。如何設計更好的職場回流機制?是企業的責任,而個人也應及早確認自己的核心價值,而非盲目「復出」。
事實上,愈來愈多長輩轉往網路發展,當起了「高年級網紅」,就連邰智源、羅時豐等老一輩藝人,也靠YouTube節目重新翻紅。
「現代長輩很黏社群,有更多數位舞台來秀自己!」但AsiaKOL行銷總監蔡武諺也提醒,不是所有長輩都適合當網紅,通常有兩條件:人設要幽默、主題要吸睛。例如訂閱數約54萬的《老人與狗》,就常以出人意表的實驗企畫、吃播來衝點閱,節目中「老人」與一貓一狗的互動也令觀眾很療癒。當然,老人有一個網紅兒子與製播團隊,會是加分關鍵。
他觀察,高年級網紅已經逐漸吸引業配商機,像是醫美、保健養生品、親子寵物都是常見主題。近年,影視產業發達的韓國開始打造銀髮網紅團體,像是被視為「防彈老年團」的「大叔們」,平均年齡近65歲,以時尚形象活躍於YT、IG與TikTok,擁有大批的年輕粉絲。
「生命的歷程是緩慢又快速的!」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指出,各世代都將面對長壽未來,但卻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然後人就老了。
痛點即商機,從生命歷程來思考解方
他提醒,痛點就是機會,不是去思考「老後」,而應從整體的生命歷程來實驗解方。像是壽險業直接營運的對象是「人的壽命」,客戶活得愈長就得理賠愈多,看來是深受人口老化衝擊的海嘯第一排;但另一方面,卻也是掌握先機的海景第一排。
「客戶活愈久,契約關係就愈長,產生的互動不就更多?」近年,彭金隆總是呼籲壽險業擺脫被動理賠的角色,主動打造健康生態圈,業務員就能轉型為客戶的健康管理員。
「活得更久也老得更好。」在人們簡單的希望裡,無限商機正在快速醞釀中。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