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3科技論壇/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蕭宏宜 保護營業祕密

提要

企業透過交互授權避免訴訟,將是重中之重。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蕭宏宜。 記者曾原信/攝影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蕭宏宜。 記者曾原信/攝影

本文共883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泠秭/台北報導

談到AI大浪潮可能引發的營業祕密外流或著作權爭議,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蕭宏宜昨(13)日表示,模型和演算法未必擁有著作權,也未必能、未必願意申請或登記專利, 對企業而言,加強營業祕密保護將是生成式AI(AIGC)時代的重中之重。

蕭宏宜談話重點
蕭宏宜談話重點

蕭宏宜昨天出席2023科技論壇「AI創新應用大浪潮」,以「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法制變革」為題發表主題演講,釋出以上的觀點。

蕭宏宜表示,人工智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趨勢的關鍵在於,競爭者可透過還原工程了解產品的營業祕密內容,並搶先申請專利,若反過來起訴企業侵害其專利,將面臨訴訟風險;面對競爭者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企業將因沒有專利而無法提起反訴,或透過交互授權(cross-licensing)避免訴訟。

他提到,若企業未對員工在工作上使用開放式的ChatGPT做出限制,反覆提問的訓練結果,可能導致ChatGPT掌握資訊內容,並對所有提問者提供,從而導致原可主張營業祕密保護的資訊,不再滿足保護要件的結果。

蕭宏宜指出,觀察主要國家AI監管方向治理趨勢,主要以促進可信任的AI、技術與產業先行、監管避免扼殺創新三大重點。如美國尊重自由市場運作,擔心傳統監管會扼殺創新且無法跟上技術發展,目前仍偏向先以推動產業發展與自律為主。

談到AI金融領域的監管必要性,蕭宏宜認為,由於AI快速發展,即便立法完成,法律也可能已過時。監管機構因此必須採取具前瞻性的手段來保持規範的有效性。

依據文獻提出四點監管機構應注意的事項,分別是人為監督、資料監管與驗證、有限的自我規範以及展望未來。

提到歐盟《人工智慧法》草案(AIA),蕭宏宜指出,新規範適用於在歐盟境內的人工智慧系統供應商,以及身處第三國的人工智慧系統供應商和用戶,這些系統所產出的成品會在歐盟使用,因此台灣供應商很難規避歐盟人工智慧法案。

關於台灣AI法律的規範進展,蕭宏宜提到,國科會原先預計於今年9月推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包括AI法律名詞定義、隱私保護、資料治理、風險管控、智慧財產權,倫理規範、產業推動,及AI應用遵法與合法性等面向,都會有所觸及。也因AI技術發展太快,應用面太廣,將延後立法時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NCC若停擺 iPhone 16今年下半年能夠進台灣?
下一篇
國科會、環境部示警 台灣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