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失智人口達32萬 未來20年內「每30分鐘增1失智者」

本文共1043字

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1年的報告顯示,全球失智者已超過5500萬人,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至7800萬人,到2050年更將達到1.39億人。在台灣,失智人口也逐年增加,2022年底已達32萬人,佔總人口數的1.37%。預估在未來的20年內,每天將有近48人罹患失智症,每30分鐘就增加1位失智症患者。

面對銀髮海嘯,失智症議題儼然成為全球公衛隱憂。為因應失智症帶來的衝擊,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今舉辦「2023高齡失智友善共融論壇」,廣邀專家醫師、失智者代表和家庭照顧者等,探討友善照護環境,與推動失智共融的重要性。衛福部2013年發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使台灣成為全球第13個、亞洲第2個制定國家級失智症政策的國家。

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教授王培寧表示,失智症隨著年齡增加,罹患風險也高,根據國外研究,45至65歲失智症盛行率約千分之1.6,台灣近年人口快速老化,未來將會每30分鐘增加1位失智症患者。

她表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而大腦有可塑性可對抗老化、病變等,因此即使65歲以上有8%會罹患失智、80歲以上有2成會失智,但90歲以上仍有一半的人沒有失智,呼籲全民應該用正向態度面對失智。

部立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胡朝榮表示,失智症涉及認知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精神行為問題。目前全世界失智症藥物僅針對認知功能延緩,但自我照顧能力及行為精神問題更是臨床治療目標,對許多家屬來說,失智症行為精神症狀往往增加照顧困難,包括失智長輩晚上不睡覺一直開門想出去,或出現嚴重囤積症,家屬得忙著善後收拾,或出現妄想幻覺不斷挖自己的眼睛,都須求助醫療解決。

國衛院院長、高齡研究中心主任司徒惠康指出,建立友善照護環境和推動失智友善共融社會,不僅是醫療和照護領域的挑戰,更是全社會的使命,需要共同努力。唯有提高公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和了解,才能減少對失智症的偏見和歧視;加強對照護人員的培訓和支持,才能確保他們能夠提供專業且溫暖的照顧服務,以及建立更多支持網絡、社區資源,為失智症患者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高齡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表示,藉由具創新策略且有開發臨床應用潛力的研究,從預防、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三方面來達到延緩與改善老化相關問題之目的,其中「全面性的失智症處置」特別是研究的重點。一方面透過轉譯醫學的基礎,繼而導入AI科技應用,發展失智症的創新社區照顧模式;另一方面針對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問題症狀(BPSD)研擬因應介入方案,以及推廣家庭照顧者支持課程。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今舉辦「2023高齡失智友善共融論壇」,...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今舉辦「2023高齡失智友善共融論壇」,左起為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陳正生、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教授王培寧、部立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胡朝榮、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宗正、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王英偉。圖/國衛院提供
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教授王培寧進行「巴金森?還是阿茲海默?失智症家族全解...
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教授王培寧進行「巴金森?還是阿茲海默?失智症家族全解析」專題演講。記者許政榆/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陽明交大竹北蓋商辦惹議 校方:達共識前不續推
下一篇
總編推薦/2024報稅小撇步報你知!綜所稅申報七大 NG 狀況要避免、網路報稅好康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