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新政府須面對的產業隱憂

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4%,創下14年來的新低。路透
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4%,創下14年來的新低。路透

本文共1443字

經濟日報 社論

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1.4%,創下14年來的新低;年終獎金平均為1.08個月,同樣創下十年來新低,獎金最高的是金融業1.83個月,半導體業以1.38個月居次。和經濟狀況相對應的,是實施無薪假的人數全年都維持在1萬人上下,廠商數在300多家,超過九成為製造業,主要是受外銷訂單下滑影響。

然而,在新冠疫情發生的前兩年(2020~2021),已經屬於「先進經濟體」的台灣,其實是以極優異的成長(3.4%和6.5%),在全球企業一片哀號下睥睨全球。但在接續的兩年(2022~2023)卻快速翻轉,以2.4%和1.4%的低成長,不僅都落後於全球平均(3.5%和3.1%),也首次連續兩年低於先進經濟體的平均(2.6%和1.6%),一反常態地落入先進經濟體的後段班。對照2018年中,蔡總統豪邁地說出「台灣經濟處於20年來最好的時候」,才不到幾年光景,就反轉成這種窘況,跌破許多人的眼鏡。

低成長的原因,當然和全球景氣低迷需求減少,讓台灣全年出口減少了9.79%所致。然而,即使在全球需求低迷之下,同為先進經濟體的日本和美國,2023年分別都有2.1%和2.5%的經濟成長,經常被視為經濟疲弱的南歐地區,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三國也分別獲得2.5%、2.3%和2.5%的成長,顯著高於台灣,那麼台灣經濟到底在哪裡出了問題?

有人會說是經濟太過於依賴中國大陸,受到大陸本身經濟好壞的影響。表面看來似乎沒錯,因為去年台灣總出口下降9.79%,而對大陸出口就下降了18.08%。然而,大陸的總進口和出口都只滑落5%左右,所以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下降,主要還是來自加工再出口的全球其他地區衍生的需求滑落所致。

台灣去年總出口下滑9.79%,剛好和台灣積體電路出口減少9.51%非常一致,而積體電路正好就是台灣目前出口的最大宗;只要積體電路出口暢旺,台灣出口和經濟表現就跟著好,反之亦然。由於半導體出口近年來高速成長,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率,但台灣出口對半導體的依賴度也愈來愈高,從2000年的12.58%快速成長到2023年38.53%,已占總出口四成。

相反的,傳統產業近年發展幾乎是停滯的。以汽車零組件為例,從2014到2023年只成長一成,2023年的廠商數和雇員人數都比2016年下降,2014和2019年出口值完全一樣。而在機車和自行車零件上,2014到2023年也只成長三成,平均每年3%,扣除通膨的實質出口也幾乎毫無成長。熱軋鋼及製品在同期間成長了16%,平均一年不到2%,實質上也沒成長;螺釘螺帽半斤八兩,只成長了14%。至於樹酯聚酯等,同期間不只沒成長,還下降約一成。

也就是說,製造業中的傳統產業,幾乎都是停滯或衰退的,只靠半導體等資通訊產業獨撐大樑;只要國際景氣風吹草動,台灣出口立刻大受影響,經濟立刻衰退,此後台灣經濟循環將大幅提高,社會不穩定性提升。

傳統製造業技術含量較低、勞動密集度較高,獲利相對困難,也難承受台灣高昂的土地成本,外移狀況高於資通訊電子業,更需要政府協助,否則將繼續出走萎縮。最近間隔五年的兩次工商普查資料顯示,食品、飲料、紡織、成衣服飾、皮革毛皮、木竹、汽車和零件、非金屬礦物等行業的廠商和員工數目都是下降的,若繼續下降,導致一些和軍事或經濟安全有關的產品無人生產,將會是國安問題。

我們多次大聲疾呼,要求政府不可犧牲傳產;但迄今幾乎沒有任何效果,有限的政府資源還是源源投入早已是世界級,卻無法解決就業問題的資通訊電子業。希望新政府要有新的認知和作法,為台灣經濟帶來新希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彈性育嬰假有助提升生育率
下一篇
Fed政策運作空間急劇萎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