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評議選舉砲火下的央行角色

中央銀行。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37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總統大選政見砲火四射,就連向來被要求維持獨立的中央銀行也陷入選戰火海。最近民眾黨召開「穩定金融、安心投資」記者會,指出央行運用外匯存底,干預低利率與匯率政策,造成「台灣整體經濟停滯不前,所得分配惡化、房市飆漲」而「不利產業升級」。其次,央行職能被扭曲成為「政府仰賴央行盈餘繳庫」。柯文哲還主張要「提撥台灣5,000億的外匯存底中的10%作為主權基金」,活化資金運用。

民眾黨對央行的批評其實是經濟學界的「老生常談」;這些論述與中研院在2022年8月發表的「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高度相關,而其中「主權基金」更曾由該黨立委在立院提案討論。至於中研院對央行建議的目的,則是期望台灣能更有效地運用金融資源,協助迫切需要的產業轉型。

央行對民眾黨批評不敢怠慢,隨即提出六點說明予以反駁。央行否認利用低利率與匯率達成「盈餘繳庫」要求。台灣最近通膨與房價問題的因素複雜,不是央行能單獨承擔。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提升透明度並勤於與外界溝通。最後,央行從未反對設立「主權基金」,只是主張應立專法,要以專責機構管理。

央行回應民眾黨對貨幣政策的批評確有其法律基礎;「中央銀行法」明訂央行「法定經營目標」並沒有提供政府財政收入。不過,央行作為國家銀行,就如同美國聯準會,每年需將營業後的「盈餘」上繳財政部;今年美國聯準會繳給財政部584億美元,而我們央行則繳出1,800億元。兩國不同之處在於聯準會的繳款僅占美國聯邦政府收入1.3%,而台灣央行則高達7%。

不過,我們與其懷疑央行可能以低利率與匯率政策,達成「盈餘繳庫」目標,還不如憂心主計總處與財政部為了財政收入,而可能輕忽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央行維持政策獨立有先天弱點;「中央銀行法」規定的「當然理事與監事」包括財政部長與主計長,而容易讓央行落入政策可能充實政府收入的口實。因此,在未修正「中央銀行法」的組織結構前,行政院長實有必要宣告維護央行政策獨立性的決心。

社會懷疑低利率與匯率會造成游資氾濫、降低資源使用效率,最後造成經濟成長趨緩以及實質薪資停滯。這個問題可以辯論,但我們更要關心,台灣近年動輒超過40%國民儲蓄率所帶來的社會財富分配問題。央行的「市場介入」固然會影響金融資源配置,但產業與所得分配政策嚴重失衡,恐怕才是政府更須優先解決的問題。

至於設置「主權基金」,除了不符合央行常規運作規則外,實務上更有兩個困難:社會對政府的操盤缺乏信心,以及國際市場萬一崩盤的究責問題。畢竟,只要人民對政府施政的「信心危機」未能化解,「主權基金」構想恐怕只會石沉大海。

目前央行在溝通貨幣政策方面確實較以往進步。我們肯定央行理監事會在會後提供資料,並由總裁親自說明政策內容。不過,央行決策思維與財經情勢變化的連結則仍嫌不足。這問題應與央行未能明示「貨幣政策目標」有關。例如,過去央行至少還得對社會交代M2目標區的執行狀況,現在則似「心證」比例過高,明顯弱化社會對其政策監督的能力。

央行這次受到選舉砲火洗禮,或許可以進一步思考改進與社會溝通的做法。央行既然作為「銀行家的銀行」,又何妨比照銀行業,盡可能公開財務資訊。對比美國聯準會的財報由KPMG查核簽證,央行揭露資訊的程度顯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我們現在與其爭辯央行貨幣政策的是非對錯,還不如期許央行繼續提升政策與財務透明度,確實建立社會認同與信任的基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對新財經內閣的期許
下一篇
「財政愛國主義」再起 應妥善誘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