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能源政策還能不調整嗎?

核能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核能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139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瑞典氣候與能源部長日前宣布,為因應迅速升高的能源需求,以及2025到2026年的冬天極可能缺電的困境,規劃在2045年之前,要在目前三座核電廠、六座反應爐的基礎上,再興建十座核反應爐,並取消目前對核反應爐上限為十座的限制。這對遠在亞洲的台灣而言,可說是個重大資訊,因瑞典是極重視環保和「進步價值」的北歐國家,做出如此重大的政策轉變,標示了國際間對核能看法的巨大轉變。

基於對「淨零碳排」的重大需要,以及俄烏戰爭拉高能源價格的衝擊,全球主要國家紛紛轉變對核能的看法,歐盟並已經將核能認定為綠能(即使有2050年前必須有高階核廢的最終處置設施,專家也認為不是問題)。先前,英國也決定將2050年的核能比重由目前的17%提高為25%,在2030年之前增建八座核電廠助攻「零碳」,法國更將增建14座核電廠,維持全球核能技術龍頭的寶座。中國大陸甚至規劃在2030年前建造150座核電廠,成為全球最大的核能國家。

德國是僅有的歐洲主要國家中堅持廢核的,但德國有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可以從鄰國購得電力來補足缺口,台灣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沒有這種條件。

國際原子能總署去年指出,全球有30個國家正擴張核能發電,包括歐洲先進的法國、西班牙、芬蘭、瑞典、比利時,以及東歐的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他們認為核能可以協助其發展再生能源的同時,維持電力供給無虞並達成減碳目標。

將核電廠延役,也是個重大能源趨勢。理論上,核電廠並沒有使用年限,只要持續保養,使用時間可以相當長久。美國早已將執照效期從40年延長到60年,日本也延長為60年。全球135座(占三分之一)核能機組已運轉超過40年,美國甚至有少量機組已服役80年。只要經審查安全,技術上並無運轉年限問題。

除了核能的減碳效益外,核電價格低廉,約為風電和太陽光電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可讓民眾在能源轉型時避免電價大幅提高,也是核電的顯著優勢。專家估計,若讓核二和核三延役十年,將可比火力發電省下7,000億元;若加上啟動核四,節省金額又可加倍。這還沒加上核能無碳所節省的巨額「碳費」。小型模塊化核電(SMRs)雖然更安全且機動,但成熟商轉仍要等待。風電和太陽光電除了價格高昂,對環境的負面衝擊已在地狹人稠的台灣顯現,只能循序漸進。天然氣儲存槽巨大且無法維持長期使用數量,即使能解決接收站問題,戰爭威脅下更引發國安疑慮。

面對上述諸多發展和外界質疑,蔡政府不僅沒有針對問題回應,日前更由台電以新聞稿表示,近兩年虧損是因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所致,使用核電比例高的國家,虧損及電價調幅更為嚴峻。這種為維護廢核而提出違反經濟原理的說法令人詫異。台電只舉出法國和韓國電價調漲和虧損金額和幅度高於台灣,即下了如此怪異結論。法國和韓國的經濟規模都遠大於台灣,直接拿虧損金額比較,是刻意造假欺騙民眾;而台灣的電價漲幅低於上述兩國,其實巨大的「漲幅」是隱藏在政府對台電的巨額預算補貼,以及放棄企業的合理利潤,造成台電無力進行新能源研發,全民都在間接支付這種成本。

近日爆發執政黨某前立委擔任了約20家能源公司董座,讓民眾合理質疑執政黨堅持廢核,其實是為了黨派謀取私利,協助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加速發展來從中牟利。這種疑慮很可能重創民進黨選情。

基於上述分析,是執政黨重新檢討核能政策,盡速恢復核能在台灣的能源角色,既能免除民眾疑慮有助於選情,又對台灣能源結構合理化有所助益,何樂而不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彈性育嬰假有助提升生育率
下一篇
Fed政策運作空間急劇萎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