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兩岸經貿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35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宣布台灣出口至大陸的聚碳酸酯,存在傾銷事實,自8月15日起,對台灣的聚碳酸酯課徵16%到22%的反傾銷稅。去年我國對大陸出口聚碳酸酯的金額約8億美元,占七成左右,是最大出口地區,現在對此一產品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對我國的出口極為不利。同時,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清單項目之一,這是否代表示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早收清單項目會遭加稅。尤其是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另外兩大類石化產品和工具機,有人擔心會被列備入下一波遭大陸制裁的名單,因為這些項目的產品,目前大陸本身呈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因此更有誘因取消這些產品對台灣的優惠待遇。

其實早在今年4月,大陸就宣布對台灣禁止自大陸進口的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近日再擴增為2,509項。因為這些商品台灣開放自世界各國進口,唯獨禁止自大陸進口,例如蘋果,台灣開放美國、日本與紐西蘭等國的蘋果進口,但是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此項調查預計將在10月12日結束,如果有需要可以延長至明年1月12日,而這正是台灣大選的前一天,顯然這是一個極具敏感性的政策決定。

在此之前,台灣也曾對於大陸產品進行貿易調查。早在2019年,曾經對大陸出口至台灣的冷軋鋼課徵反傾銷稅,當時被看成是一個獨立事件,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但是,現在再看看經濟部公布的十件反傾銷調查中,有八件是與大陸出口至台灣的產品有關。雖然經濟部一直強調,台灣對於國際上輸入的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完全依照WTO的規定,但是在現階段兩岸經貿這麼敏感的時刻,我們政府會不會拿此一調查結果,做為對大陸的報復措施?也值得關注。

雖然兩岸雙方都宣稱,所有反傾銷調查都是在WTO規定下進行的,符合WTO規範。但是我們都知道,幾乎每一項貿易調查都有政治因素在內,尤其是兩岸關係這麼敏感,任何的貿易傾銷調查,甚至於課稅,一定都會被賦予某種程度的政治陰謀論,所以這是雙方政府都應該極力避免的事。

對台灣來說,我們的經濟總量只有大陸的5%左右,而兩岸貿易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約30%,卻只占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約5%而已。也就是說,萬一兩岸真的發生貿易戰爭,對台灣的貿易與經濟的傷害勢必遠大於對大陸的傷害。當然,可能有人會認為台灣出口到大陸的產品主要是以零組件和半成品為主,這些產品如果無法出口至大陸,也確實會對大陸的經濟產生很大影響,但是整體而言,對大陸的影響仍然是相對有限。

從ECFA的兩岸貿易金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22年兩岸早收清單項目中,台灣對大陸出口總值達到205億美元,台灣節省的關稅約8億美元;相反的,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灣的出口總值只有87億美元,大陸節省的關稅金額約1.3億美元。換言之,如果未來兩岸開始相互課稅的話,台灣遭受到的損失明顯大得多。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兩岸的雙邊貿易金額很大,如果雙方相互課稅,最終結果一定是對雙方不利。不但如此,因為兩岸經貿是有一個很重要的生產鏈關係,也就是說,當全球經濟繁榮的時候,大陸出口增加,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會增加;反之,如果全球景氣蕭條,大陸出口不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也會跟著減少。兩岸經濟與貿易是高度相關的,如果因為政治因素,導致兩岸出現貿易戰爭,最終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所以,我們希望兩岸政府應該以人民福祉為首要考量,以經濟本身做為兩岸經貿關係的唯一考量;別讓政治影響到兩岸經貿關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中美交鋒 為何美國愈來愈顯吃力?
下一篇
​年輕人低薪的根源何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