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領導人應對未來 要有宏觀思維

世界經濟論壇(WEF)。 新華社
世界經濟論壇(WEF)。 新華社

本文共1450字

經濟日報 社論

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年都會針對可能對全球造成損害的社會、經濟、政治與環境風險進行分析,並發布《全球風險報告》。而除了WEF之外,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今年5月也以「更加適應不確定性」(Getting more comfortable with uncertainty)為題開展相關議題。從WEF、IMD的討論可以發現,我們必須適應一個「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風險」的世界。面對未來如此的不確定,前瞻視野成為領導者必要的特質。

有哪些前瞻議題需要關注呢?雖然短期內通膨、俄烏戰爭都影響著國際發展,但長期來看,許多重要趨勢正逐漸形塑並影響著世界大局,需要領導人更多的關注。

首先,在社會層面,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2年提出2021-2030年「健康老化十年」重點方案,WHO於方案中指出,全球多數國家高齡者的比例,將從2017年的八分之一,到2030年成長至六分之一,並且在2050年達到五分之一,對此。WHO宣示邁入2030年將有四個行動主題:關懷高齡者的環境建構、打擊年齡歧視、綜合與全面健康護理、長期照護,這四個行動主題,都是為了達到更好的「人民健康覆蓋率」。

其次,在科技層面,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曾發表的「賦權未來的2030年議程」,指出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在更成熟的資通訊技術支持下,除了可能替代部分人們的體力勞動之外,也可能進一步提供準確的洞見與決策,這使得人們必須重新適應一個與智能物(Intelligent Thing)建立合作關係的環境。然而,當智能物日益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種場景之中,如何確保科技倫理,並且取得使用者的信任,也成為各種科技能否真正落地的關鍵所在。

再者,在經濟層面,世界銀行在今年3月底公布名為《長期成長前景下降》報告,指出在排除惡性通膨風險的情境下,2023至2030年間全球經濟發展的平均成長速度,將來到30年以來的新低點,全球整體的經濟列車將「怠速」行駛,而能否推動經濟加速成長的關鍵,便取決於政府「列車長」因應不同挑戰的能力。

此外是近年受到眾多關注的環境層面。聯合國下轄的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第六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23 》再次重申,全球必須在2030年前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內,否則會對地球的氣候、環境體系帶來「不可逆」的變化,而在同樣的評估報告之中,IPCC也指出各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力道與投入仍不夠大,必須仰賴跨國的合作,以及更強的政策力道。

最後是在政治層面,地緣政治儼然成為近年政治面最複雜的課題,目前影響最為廣泛的便是美國與中國兩強對立情勢。美中兩大經濟強權不僅形成巨大的競爭格局,更分別吸引相同利益與價值觀的國家,形成區域聯盟,或者開展更為密切的經濟貿易合作。比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及具有濃厚經貿連結意涵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皆是例證。

台灣在2030年所面對的情境,是一個有更多國民老化,對健康覆蓋率的需求更為提升;同時,科技的進展速度相當快,科技不僅落實在經濟生產力,也連帶對於整體社會與信任關係帶來新的挑戰,甚至衍伸出難以迴避的科技倫理問題;而在經濟與環境層面,政府如何面對經濟成長趨緩與全球產業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並且驅動產業朝向綠色轉型,成為重要的挑戰。同時,我們也必須在日益多極、對抗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下,在區域與全球的尺度之下找出有意義的對話與機會。

綜言之,在各種不同趨勢與風險的共伴過程之中,全球與台灣所面對的未來情境將變得更加的複雜,風險也更不可測,如何答題,考驗著台灣未來領導人的智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彈性育嬰假有助提升生育率
下一篇
Fed政策運作空間急劇萎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