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灣九成金融業在做ESG 滙豐:但僅24.2%自評具足夠能力

本文共968字

聯合報 記者鍾張涵/即時報導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下稱「滙豐(台灣)」)贊助企業永續發展協會進行「2023年台灣永續金融大調查」,針對國內金融機構包含金控、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了解其對永續金融的看法及落實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現況,結果顯示96家金融機構的ESG實踐逐步成熟;逾9成(94.8%)金融業已將ESG納入部分或全部決策流程,超過7成(71.9%)已設有內部政策或正式程序文件將ESG納入決策流程,後者較2020年成長約20%,顯見ESG策略對金融機構的重要性日漸提升。

不過,雖然多數金融業已將ESG 納入內部流程,僅有24.2%自評具備足夠的應用技能,因此「投融資對象改善ESG揭露品質」、「更一致的ESG 評鑑」以及「永續經濟活動認定類別」為現階段金融業的最大需求,將對實踐永續金融有所幫助。同時,逾6成的金融業認為,「考量ESG概念所伴隨的重大風險」是永續金融實踐的最大驅動力,與2020年「政策引導」為首相比,今年風險意識一躍成為推動永續金融前進的主要動力。

該調查針對金融環境面、同業生態面以及政策落實面等三大面向呈現台灣永續金融發展概況。金融環境部分,多數金融業者支持並認同永續金融在各面向的重要性與發展性,針對未來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別於2020年以公司治理或財務為導向,今年多數金融機構預測系統性、無國界的環境因素(例如氣候變遷)將成為最重要的決策因素,因應行動多從自身的減碳行動做起(66.7%),並表示客戶或投融資對象已開始受到氣候變遷與淨零趨勢影響。

除了氣候變遷環境因素外,該調查亦發現由於客戶與投融資對象開始受到自然或生物多樣性因素影響,金融業者正嘗試了解相關的影響性,並觀察客戶是否因此調整業務或活動;至於ESG中的「社會(S)」因素,調查發現勞動與人權議題已開始進入客戶視野,也有部分金融機構(46.9%)考慮減少或退出可能侵害勞動與人權的經濟活動。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企業永續發展處副總裁黃靖涵指出,滙豐集團致力於 2030年之前提供或促成7,500億美元至1兆美元之永續發展融資及投資,以協助客戶達成淨零碳排放及永續發展的未來。

除了永續金融外,在其他特定主軸的金融概念中,以「普惠金融」為金融業最熟悉的概念(58.3%),同時也是金融業參與或實踐程度最高的領域,代表金融業開始重視多元與包容偏社會(S)面向的主題。

台灣有94.8%金融業已將ESG納入部分或全部決策流程。圖為滙豐(台灣)商業銀行...
台灣有94.8%金融業已將ESG納入部分或全部決策流程。圖為滙豐(台灣)商業銀行企業永續發展處副總裁黃靖涵(左)、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圖/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灣利率市場:資金分配不均 觀察外資匯入寬鬆效果
下一篇
傳辜仲諒今將重返中信金董事會 中信金:無法評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