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立光跨界做電池負極材料 業者提醒3件事「水很深」

萬溢能源公司核心技術為鈮酸鈦(TNO)負極材料。圖左起為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萬溢能源公司董事長陳金銘、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 工研院提供
萬溢能源公司核心技術為鈮酸鈦(TNO)負極材料。圖左起為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萬溢能源公司董事長陳金銘、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 工研院提供

本文共1619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即時報導

知名光學鏡頭模組龍頭大立光(3008)揮軍綠能產業,以5億元資本額成立「萬溢能源」投入電池芯上游負極材料鈮酸鈦(TNO),目標取代已經量產中的鈦酸鋰(LTO)電池,供電巴或油電混合車用,電池供應鏈雖是國安產業,但業者認為大立光要複製成功經驗,有三點要克服,否則會提醒「電池產業水很深」。

挑戰一:產能小蝦米,面對中國大鯨魚

大立光揮軍電池供應鏈,目標成為台灣第一家量產鈮酸鈦負極材料業者,工廠就設立自家台中廠區內,顯示跨足電池產業決心。

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左二)透露總裁林耀英學化工,基礎材料研究很適合大立光企業文化...
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左二)透露總裁林耀英學化工,基礎材料研究很適合大立光企業文化,是決心跨入主因。圖為萬溢能源公司董事長陳金銘(左一)與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 王郁倫攝影

工研院表示,除台灣,目前鈮酸鈦材料包括日本、英國、中國大陸都有投入,但都尚未到商業化的階段,萬溢預計今年底展開試產,初期目標產能24噸,預估2026年產能拉高至600噸,頗有搶先量產的味道。

不過業者指出,目前除萬溢投入鈮酸鈦負極材料研發,格斯科技的創業團隊以材料研發起家,除主力鈦酸鋰電池芯軟包外,在鈮酸鈦材料也不會缺席,顯示台廠對鈮酸鈦技術有興趣者不只一家。

其次,從萬溢規劃的產能而言,目前正從實驗室公斤等級量產能力跨入噸等級產能,不僅相對中國大陸正極與負極材料的海量產能非同量級競爭,600噸產能可以滿足的儲能或電巴需求仍不多。

立凱電能是正極材料供應商,目前工廠年產能2,000噸,董事長張聖時表示,這樣的規模量不大,換算成供應特斯拉電動車所用,也只能滿足1.5至2萬台材料需求,「中國電池芯正極材料年產250萬噸,負極材料年產120萬噸。」張聖時舉例,以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可見台廠的規模量要做材料還是很辛苦,這也是立凱轉型IP授權業者原因。

挑戰二:價格競爭力未明

萬溢的目標是供貨給國內外電芯廠使用,鈮酸鈦相比傳統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具備三大優勢:5分鐘電芯快速充電(傳統需2~4小時)、20年長壽命(傳統5年)、高安全性在負40~60溫度仍可運作(傳統鋰電池負10度就無法充電),萬溢能源董事長陳金銘更直言這三大優勢是要取代鈦酸鋰(LTO)電池市場。

萬溢能源的鈮酸鈦負極材料。 王郁倫攝影
萬溢能源的鈮酸鈦負極材料。 王郁倫攝影

陳金銘表示,萬溢的盤算是取代鈦酸鋰電池。多數電巴使用磷酸鋰鐵電池,目前國內僅成運客運的電動巴士則是用鈦酸鋰電池,主要是向日本東芝購買,若萬溢量產後因能量密度是鈦酸鋰1.6~2倍,可跑里程較長,有機會進口替代。

鈦酸鋰壽命長,高安全性,但能量密度較低,使充放電較慢,故一台電巴會裝一顆200度的鈦酸鋰電池,巴士每天來回工作,利用晚上離峰時間一次充電5~8小時充飽電力。

「若改用鈮酸鈦電池,電動巴士可以快充,車上改放75度小電池就好,電池需求縮減2分之3,不僅車身變輕跑得快,回車站快速充電三次就可以滿足需情。」陳金銘說。

他指出鈮酸鈦電池價格已經可以跟鈦酸鋰相當,但壽命是鈦酸鋰1.6倍,能量密度高1.7~1.8倍,跟磷酸鋰鐵電池相比雖貴3~5成。

一位電池芯業者透露,雖鈮跟鈦非稀土,但都是貴金屬,在價格上肯定不會太便宜,未來定價也將影響市場廣度。

挑戰三:業者苦水:愛國不值錢

雖台灣積極建立電池供應鏈,但規模不夠大,中國大陸電池芯價格則極具競爭力。立凱董事長張聖時即坦言,台灣沒有以關稅保護本土產業鏈,大陸進口來的電池價格低廉,台電跟國內儲能業者都在使用,「若我是業者也會用,愛國不值錢!」張聖時感嘆。

他舉例,美國拜登政府對進口電池祭出25%關稅,鼓勵電池在地化採購,川普更揚言當選要調高至60%,政府的政策相當重要。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指出,過去5年已經投入10億元科研經費投入快充、固態電池、綠色低碳製程研發,要建立台灣競爭優勢,而此次大立光投資4.5億元取得萬溢9成股權,工研院則在經濟部2019~2022年以科專經費支持下取得研發成果,占1成股權,共組負極材料團隊。

陳金銘強調,萬溢要做能源材料公司,未來除鈮酸鈦負極材料,電池所有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都不排除,萬溢沒有做的材料也考慮跟同業合作或技轉,瞄準國內外系統與電池業者,「我們已有初步接觸的客戶」陳金銘說。


延伸閱讀

鏡頭之王大立光首攻能源業 搶全球電動車千億美元商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逸達MMP-12 抑制劑FP-020一期臨床試驗首位受試者給藥
下一篇
力積電銅鑼12吋新廠啟用 導入28/40奈米製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