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童子賢:未來5-10年七成製造業會離開中國 轉往其他國家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記者吳凱中/攝影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記者吳凱中/攝影

本文共880字

經濟日報 記者吳凱中/台北即時報導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今(21)日指出,目前中國大陸做為全球最重要的製造基地角色不會轉變、但是會減少,他強調,「我預期未來5-10年,製造業有七成會離開中國,也就是中國可能留下三成適應中國成本與環境生態的製造廠商」。剩下七成則會往墨西哥、越南、印度、印尼,甚至往東歐去。

童子賢今日出席台北國際書展活動,探討在去全球化之後的國際新賽局中,台灣科技產業的重構與挑戰,他從製造業版圖的轉移,到價值鏈上的轉變,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是未來台灣面臨的三大挑戰與機會切入。

在製造業版圖轉移方面,童子賢說,過去二、三十年台商尤其是科技業,中國大陸一定是最重要的地理版圖,但是大陸的主觀跟全球客觀的變化,導致過去5-7年製造業版圖悄悄的發生變遷。

童子賢表示,有人常問印度會不會在未來十年取代中國大陸?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做為全球最重要的製造基地角色不會轉變、但是會減少,製造業不可能100%撤出中國大陸,這是因為過去30年包含台灣製造業在內的廠商中國大陸布局相當深,盤根錯節造成大陸製造基地的成熟度與方便性。

童子賢強調,「可是我預期未5-10年,製造業有七成會離開中國,也就是中國可能留下三成適應中國成本與環境生態的製造廠商」。剩下七成童子賢認為會往墨西哥、越南、印度、印尼,甚至往東歐去,而從地理版圖位置來看,這個脈絡現在已經比較清楚了。

童子賢回顧,5-6年前很多人到越南、印度嘗試布局製造業,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很疑惑版圖移動到底會不會發生?但到了2024年春天,我們已經看到這個趨勢在發生而且加速。

他說,但是中國大陸製造基礎太好了,所以有廠商會留戀,但是又困苦於他的工資高漲及少子化,導致人工難以招募,最後還加上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

至於價值鏈上的轉變,他提倡台灣應從傳統 ITC 產品轉向更多元的產業,如電動車、AI、新通訊技術、新能源等,以把握未來的商機。

最後,他重申,台灣需謹慎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選擇正確的國際立場,以避免受到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

OpenAI 7兆美元打造 AI 帝國 童子賢:天馬行空的數字

童子賢直言摺疊手機還有弱點 不會很快大流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雲端服務需求大增 電腦資訊服務業首季營收1,421億創高
下一篇
豆府、王品、漢來美食等Q1獲利佳 餐飲績優生拚年賺一股本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