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ARTC熬出頭讓自駕巴士「類捷運」!台灣自駕隊列技術 技轉台廠攻美國市場

本文共2245字

經濟日報 財訊雙週刊

文/林宏達

台灣的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成功開發出自駕隊列技術,率先將自駕車技術用在串聯多輛市區巴士上,這是連德國都想要的大眾運輸系統技術。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自駕風潮正吹向巴士產業,台灣的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多年的研發,2023年12月8日,在ARTC園區裡,就可以搭上台灣自主研發的自駕隊列巴士,這兩輛巴士還能以「類捷運」的方式,在市區裡測試運行。

德國還在等 台灣已先試乘

簡單說,這種技術可以讓一輛自駕或有人駕駛的公車,透過車間通訊網路,帶領另一輛無人駕駛的公車一起載客,提高效率。

2023年5月德國Ebusco公司宣布,成功開發出串聯兩輛巴士的電動車隊列技術。參與這項專案的慕尼黑公共運輸公司(MVG)執行長Ingo Wortmann 在新聞稿中表示,讓兩輛虛擬連結的電動巴士一起服務,「才是未來電動化高運量公共運輸的答案」,這項計畫最快要2025年才能上路測試,2028年正式投入服務,其後德國將發展全自駕巴士服務。

而在台灣自駕隊列服務上路的時程比德國更快,「2023年7月,我們剛跟六和機械合作完成測試,已經跑了1000多公里。」負責這項開發計畫的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資深專員許琮明說,他們剛完成載人自駕巴士隊列的測試,2024年7月要開始載貨自駕隊列測試,ARTC將和中華汽車開始在彰濱工業區測試由3輛自動駕駛貨車串聯的智慧物流車隊試驗。他們開發的市區自駕隊列技術,剛得到2023 AutoTech Breakthrough Awards「年度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獎」,預計2025年可以投入商用服務。

試乘過程中,《財訊》雙週刊記者先搭上由六和機械打造的自駕子車,當前車駕駛啟動後,子車就緩緩開始行駛。車上也有監督自駕車狀況隨時準備接手的駕駛,但自駕子車啟動後不久,駕駛的雙手就離開了方向盤。

兩輛車中間沒有任何實體線路或硬體連接,但前車左轉,子車也跟著左轉;前車靠站,子車也跟著靠站。而跟在後面的子車並非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傻傻地跟在後面,試乘過程中,路口突然出現一個想過馬路的人,自駕子車馬上停了下來,等確認環境安全後才重新啟動。

技術問題有解 法規待克服

許琮明解釋,設計巿區自駕隊列技術有3個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第1,要如何正確定位車輛的位置。他分析,設計走在市區裡的自駕公車,難度在於有高架橋等障礙物會遮住GPS訊號。「所以我們要用好幾種技術同時定位,」ARTC研究發展處協理陳建次解釋,自駕車的要求高,定位的精準度必須在20、30公分以內。

第2個挑戰,是如何面對混亂的都市交通。「有人會違規穿越馬路,有人會違規臨停,或是有其他車輛開進母車和子車之間,混流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此必須不斷精進演算法,還曾把自駕隊列車開出ARTC,接受現實世界的考驗。

第3則是通訊。自駕子車靠通訊和母車連動,為了確保通訊穩定,ARTC除了採用車間通訊專用的C-V2X外,還整合了4G/5G網路,讓兩輛巴士可以在通訊品質不佳時,自動切換通訊頻道。

「還有一個法規的障礙。」許琮明向《財訊》雙週刊透露,自駕車克服技術障礙後,可以縮短兩車間的距離,降低風阻並提高能源效率,「但法規對車距有規定,這項技術要上路,必須先修改法規。」

下車之後,陳建次說明,要讓這兩輛車能用數位化的方式操縱,必須把整輛車的硬體重新設計。「現在這兩輛車的方向盤拔下來,換上遊戲機的搖桿,照樣能控制車子。」這叫線控技術,過去車輛轉向系統是機械裝置,但要發展自駕車,就一定要有用數位訊號就能操縱汽車的輔助轉向系統。

ARTC在2005年,從汽車的電控轉向系統做起,做車身控制,「第2個5年,有了一點基礎了,就整合起來做車道偵測系統。」他解釋,第3個5年,才能開始研發有規畫路線能力的自駕車WinBus。接著,再用這輛自駕車做基礎,設計出能跟在後面的自駕子車,光是六和機械設計的子車就改版了5次,可見開發的挑戰之大。

一步步打基礎,機會也跟著上門。陳建次解釋,雖然開發的是自駕車技術,車上用的光學雷達1顆要價就要台幣70、80萬元,但過程中開發出的駕駛輔助系統,成本低得多,可以先用在台灣廠商的汽車系統上。同時,自駕技術也有市場,歐美各國都在思考在公共載具電動化時,同時完成智慧化,ARTC的自駕技術,對人力成本高昂的先進國家市場有吸引力。

技轉台廠 強攻美國打群架

因此,開發過程中ARTC除了技轉給多家台灣廠商,2022年10月,美國的Optimal公司也和ARTC合作成立優車智能。Optimal是美國的低底盤電動巴士供應商,陳建次說,目前美國計畫把現有的校車都電動化,「電動的部分,就由Optimal去處理,但智慧化的部分,他希望跟台灣合作。」

雙方成立的優車智能就扮演系統整合商的角色,「後面如果有量,就會由優車智能在台灣把系統裝上去。」他說,初期會先以駕駛輔助系統為主,台灣的歐特明、奇美電的影像系統、為昇科、啟碁的雷達就會由優車智能整合,一起賣到美國市場。「現在優車智能就已經小量在出貨,要大量出貨應該是明年底或後年的事,」陳建次表示,ARTC和Optimal的合作還有第2階段,「隊列技術就會放在裡面」。

18年的努力,ARTC從挑戰中打造出台灣自有的自駕車技術,現在這項技術逐漸成形,目前各國都在競逐自駕車市場,未來幾年將逐漸商用化,當自駕技術成熟時,帶來的影響不會小於現在的生成式AI。

延伸閱讀:

以色列3道防火牆 戰火下照樣拚經濟

青埔憨川暴紅 變身超級助選員

ARTC熬出頭 讓自駕巴士「類捷運」

大宇資揮軍印度 孟買搶設灘頭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羅麗芬:三大通路布局完整 將帶動營收獲利成長
下一篇
台中勤美洲際酒店洲際啓航菁英招募會 引爆求職熱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