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電力工程研討會攜手產官學 助台灣淨零轉型

本文共1355字

經濟日報 記者孫靖媛/台北即時報導

目前正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首次檢核《巴黎協定》8年來200國的氣候行動成果。面對極端氣候,各國尋求電力穩定與減碳需求的解方刻不容緩,為強化電力系統穩定性,國際間包括美、日、歐等先進國家積極導入創新科技,使電力產業已成為新興的高科技產業。

今(1)日一連兩天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國科會電力學門,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共同舉辦「第44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20屆電力電子研討會、2023國科會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以「電力供需挑戰與創新」為主軸,邀請產官學研共商促成電力永續的議題,並特別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亞力電機(1514)總裁楊振通、台達電(2308)技術長蔡文蔭、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謝智剛、臺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等重量級產官學研與會。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致詞指出,此次研討會有三大重要策略方向,非常契合全球潮流趨勢。第一是供需整合資源規劃。現今極端氣候已經常態化,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更明確,這是跨世代、跨國界的最大挑戰,人類的未來將決定在現在。正在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討論主題就是淘汰化石燃料,邁向多元綠電。政府及台電這幾年在電力交易市場及韌性做了很多努力,確保產業供電穩定,可以說沒有台電就沒有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臺灣未來的挑戰在於2050淨零轉型,因此,能源必須朝向多元與智慧化方向邁進,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人力、技術。第二個議題是獨立的電力監管機制,在電力法修正後,台電做了很多努力,這點要給予肯定。若有更好的第三方監管機制,建立明確遊戲規則供業者遵循,將更有效率。

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隨著新能源及新科技導入,電力產業已非傳統電業公司專屬,企業乃至於家戶都能是電力產銷者。其中,能源樞紐(Energy Hub)為未來能源產業圖像。Energy Hub 匯集電力與其他形式的能源載體,使電力與其他能源載體適時轉換。同時結合高科技調控技術整合發電、輸配電與用戶端行為,達成最佳的能源轉換與分配。臺灣身為資通訊大國,在此良好基礎上,發展 Energy Hub 更有利於將電力轉型為高科技產業,帶動無窮市場商機。行政院已於 2019 年發佈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預估 2019 年起至 2030 年累計將可創造 1,141 億元直接效益;台灣電力公司也已開啟十年期 5645 億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強化電網韌性、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並能配合智慧化的需求面管理,確保供電穩定,進而讓電力產業成為高科技產業中的翹楚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面對減碳趨勢,電力業必須打破以往仰賴電業機構為主的供電方式,需以整合資源思維,同時規劃供給與需求端之需求,善用分散能源及虛擬電廠。更希望透過「草根運動」的精神,引導策略方向,由民眾自發性建立正確用電觀念與行為,才能達到全民共識與投入。並在轉型路上,積極培養電力產業跨領域「T型人才」。為此,工研院設立「電網學校」,並攜手產學研成立「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嘉勉優秀學子、而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也設立「劉書勝紀念獎」表揚傑出在職青年。期盼透過兩個獎項,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在電力領域發光發熱。

前排左起為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電力電子協會理事長...
前排左起為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士萱、電力電子協會理事長梁從主、經濟部次長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國科會電力學門召集人劉承宗、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謝智剛、亞力電機總裁楊振通;後排左起為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周至如、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賴炎生、台灣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葉勝年、台達電子技術長蔡文蔭、大園汽電共生公司總經理張世陽、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林法正、雲林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華志強。圖/工研院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黃仁勳合作以色列 AI 商 會談現場畫面曝光
下一篇
兩條運河通行困難外溢效應 貨櫃空班潮來襲...推升運價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