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龔明鑫定調能源政策 台灣要非核也要減碳、供電沒問題

本文共1048字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

關於能源政策,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27)日表示,台灣既要非核,也要減碳,再生能源是唯一且重要的解方。不過,龔明鑫也提到,由於前幾年受到疫情影響,使得許多技術人員無法正常來台,使得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確定無法達標,須等到2026年、2027年才會趕上原訂進度,但台灣沒有供電問題。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今舉行2023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龔明鑫以「台灣淨零轉型之策略思維」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做了以上表示。中研院院士蔡瑞胸也表示,永續之路不好走,需要大家努力,讓台灣經濟繼續發展。

龔明鑫表示,「淨零碳排」是當前全球最重要議題之一,由於台灣的經濟發展一直以出口為導向,對外貿易的榮枯關係著經濟發展,當國際減碳趨勢浪潮牽涉出口關稅設計和要求,對台灣來說,淨零碳排就不只是道德問題和政策宣示而已。

龔明鑫還提到,我國致力推動能源轉型,以「供電穩定」、「擴大設置再生能源」 及 「提升能源效率」,三路並進。

在穩定供電部分,龔明鑫指出,大型機組2016~2022年淨增加252萬瓩,預計2023~2030年淨增加達910萬瓩。備轉容量率2017年起新增電源後,供電穩定大幅改善,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由2016年80天降至2022年二天。

此外,在擴大設置再生能源方面,光電加風電將由2016年的1.9GW,2023年9月為14.1GW,增加七倍;2023年綠電發電預估達275億度,綠電占比約達10%,為2016年127億度的二倍。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則示警,2016~2025年台灣能源轉型面臨五大問題,包括:1.缺電;2.排碳及污染;3.區域供電失衡,電網面臨崩潰風險;4.電費漲幅能否負擔;5.能源安全問題。

若與國際比較,2050台灣淨零排放也有四大挑戰,包括:1.無碳能源配比難以達標;2.再生能源的穩定供應問題;3.發展氫能與碳捕捉再利用封存技術(CCUS)的困難;4.能源效率難以提高,預算難以籌措。

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溫麗琪也提醒,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過渡期開始,產品碳含量計算已成為企業焦慮來源。產品碳成本成為企業組織碳成本之外,不可忽視的負擔。碳定價是企業組織氣候環境成本財務影響的關鍵,但台灣上市企業目前僅有不到三分之一有進行定期環境資訊揭露。

此外,溫麗琪也提到,在歐盟碳關稅制度下,企業產品碳含量和碳定價將顯著影響我國在國際市場的降爭力,需有效和國際接軌。現在各國碳定價已有明顯的上升壓力,為幫助國內企業接軌國際,建議台灣碳定價起始金額應不低於碳損害成本。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羅麗芬:三大通路布局完整 將帶動營收獲利成長
下一篇
華碩家庭日 施崇棠:抓住AI革命契機 打造全方位AI公司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