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五大眼疾「年輕化」 一顆眼球兆元商機 台灣眼科新藥2024全面起飛

提要

一顆眼球兆元商機 台灣眼科新藥2024全面起飛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268字

財訊雙週刊 編輯部

全球人口高齡化,眼睛也跟著老化,眼疾患者愈來愈多;當年3C帶動眼球革命商機,如今也導致眼疾年輕化。隨著患者增多,眼疾治療需求亟待填補;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製作「眼球兆元商機」專題,深入報導各項眼疾的醫療市場現況,同時從醫材至藥品等產業,盤點台廠中具競爭力的廠商,解析其搶攻市場的思維及機會。

《財訊》報導指出,眼睛跟所有器官一樣,過度使用都會有不可逆的損耗。根據健保資料庫所做的研究,眼疾正呈現「年輕化」現象。以視網膜剝離為例,台灣兩個就醫雙高峰,落在20到30歲以及50歲以上;至於青光眼,大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年齡低於49歲;而30多歲就罹患白內障的病人也愈來愈多。

根據調查,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乾眼症,已成為現代人最易罹患的五大眼科疾病。其中,盛行率最高的乾眼症,約達三成,也是台灣就醫人數成長最快的眼疾,近二十年就醫人數增加五倍。乾眼症始終是眼科藥物的重點,估計到2028年之前,市場會以將近11%的速度成長。

白內障也是老年人盛行率最高的眼疾。估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60%有程度不等的白內障。白內障雖然是全球造成失明的第一大原因,但在先進國家已經不是難治的眼疾,輕微時有眼藥水可減緩惡化,嚴重就以手術直接換一個人工水晶體。白內障、青光眼、乾眼症,都發生在「前眼」,而黃斑部病變及視網膜剝離則發生在眼球後段的視網膜,及位於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因為在後端,所以藥物作用的路徑比較複雜;同時這兩項病變往往夾雜年紀和糖尿病等不同致病因素,因此醫藥界相當重視這個領域。

全球高達兩億患者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先進國家排名第一的致盲原因,也是國際藥界主攻的聖杯。近年全球前十大暢銷藥中,主要治療黃斑部相關病變的Eylea始終在排行榜上,去年銷售額約一百億美元,足見市場的火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視力損害每年造成全球生產力損失達4110億美元。潛在巨大的醫療危機,自然也孕育著龐大的商機。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估計,因應眼疾需求,全球眼科醫材市場2027年將成長到800億美元之上,比2022年成長27.5%;另外,由於諸多眼科新藥正在臨床期間,後勢強勁,2033年眼藥市場估約653億美元,較2022年增加1.1倍。

《財訊》報導指出,雖然眼藥依然是國際大廠寡占的市場,但眼疾的病因十分多元,醫師都願意有更多新藥能交叉運用,更何況還有黃斑部病變這些更大的未被滿足市場,台灣廠商仍有搶占的機會。賴旗俊觀察,眼科檢驗技術的提升與便利,讓就醫患者增加;其實從最近一年台灣有愈來愈多眼科新藥公司在媒體曝光可以看出,這正是廠商前幾年就看準市場悄悄布局的成果。

台廠的機會點除了眼疾市場特性與自身的靈活度外,近年很多暢銷大藥的專利到期,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相繼問世,國際大廠必須找新成長動能或整併產品線,也帶給台廠新機會。投資界認為,2024年會是眼科醫藥兆元商機的下一個起飛期,不僅僅是國際市場重組,台灣也有愈來愈多眼科生技公司步入關鍵的里程碑。而未來國際趨勢強調自動化與導入AI,台灣也有切入的機會。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698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藥華藥「Ropeg」新藥獲中國 CSCO 推薦為 PV 一線治療首選降血球藥物
下一篇
AI、非紅色供應鏈需求爆發 力積電黃崇仁:手握商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