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佳世達量產一小時就交碳足跡報告、還讓400供應商動起來,怎麼辦到的?

提要

佳世達量產一小時就交碳足跡報告、還讓400供應商動起來,怎麼辦到的?

分持產品碳足跡證書的佳世達永續長林旺賜(左)、熱銷投影機的供應鏈總經理吳榮華(右),在董事長陳其宏(中)帶領下,從過去購併西門子失敗泥淖中再起,翻身成為台灣減碳模範生。(攝影・楊文財)
分持產品碳足跡證書的佳世達永續長林旺賜(左)、熱銷投影機的供應鏈總經理吳榮華(右),在董事長陳其宏(中)帶領下,從過去購併西門子失敗泥淖中再起,翻身成為台灣減碳模範生。(攝影・楊文財)

本文共2807字

商業周刊 文 陳泳丞

2023年,氣溫持續創紀錄的夏天,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在龜山總部的大會議室接受商周專訪。「天氣好熱,」他一出現就說,「專家說這可能是自12萬年前的間冰期以來,最熱的一個月了。」會如此關心氣候變遷,是因為,他從17年前開始接下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親自指派給他的碳足跡任務,留下的影響。

購併失利、急尋新動能

集結10部門搶建碳足跡平台

佳世達去年營收約2千4百億,規模在電子組裝業中雖然僅是中型,但,它在綠色減碳方面的許多作為卻是名列前茅。包含,它能做到很少同業做得到的「產品正式量產後1小時,就交出碳足跡報告」,同時,更從10幾年前就開始陸續拿到全球第1張的液晶顯示器、電視機、投影機等產品的碳足跡證書。該公司並也是商周首屆碳競爭力100強企業。

但讓人意外的是,這間公司的減碳大業,卻是從10幾年前,集團風雨飄搖之際開始。

明基(佳世達前身)過去以BenQ的品牌經營多年,但2005年購併西門子,隔年宣布失利,且短短4個季度內,產生數百億的帳面虧損,公司市值也幾乎腰斬。

當時,為了重整「再出發」,亟須尋求一個重新凝聚內部共識、強化長程發展的大目標。「多數人可能記得,蘋果在2007年推出了第一支iPhone手機,」陳其宏說,「但可能很少注意到,早在2006年蘋果就開始針對旗下產品標示碳足跡。」

而當時蘋果的作為,雖然走得非常前面,產業界很少人正視,但李焜耀認為,這將是大勢之所趨,而且,有機會用這種「大義」來提振士氣,因此積極的開始減碳,並指定懂產品、也懂技術的陳其宏來負責規畫。「跟蘋果這種大咖比起來,我們確實不是最大的……,但是在環保、節能減碳這一塊, 我們能不能是亦步亦趨的第2家公司呢?」陳其宏回憶。

就這樣,雖然2007年9月,明基正式將品牌(明基BenQ)與代工(佳世達)分家,但是節能減碳的基因已從此深植,整個集團開始動起來。

2009年,佳世達就拿到全球第1張液晶顯示器的碳足跡證書。時至今日,明基佳世達集團的產品,甚至可以在產品正式量產後1小時,就交出碳足跡報告。相較過往,單一產品要出碳足跡報告,至少需時2至6個月。

節能減碳立意很好,但,當時明基不僅虧損,連人員都快保不住,「那時我是研發部門的主管,老實講,公司裡頭的工程師只剩兩種人,一種是跑不了的、另一種是還有滿腔熱血決定與公司共存亡的。」佳世達供應鏈總經理吳榮華說得坦白,當時,留下來的兩種人恰好都有一種特質讓這件事能落地:認命。

逆境中,更應該在某一塊地方建立領先地位,這是當時員工的共識,也是成事關鍵。

因此「碳足跡平台」就變成能夠滿足國際大客戶需求,以及提升企業形象的重要任務。吳榮華表示,甚至到後來,公司為此成立了一個跨10個部門的專門委員會,從各部門支援總共超過百名人力,並直接對董事會負責。

吳榮華他們攤開物料清單(BOM,Bill of Material)表,上面看得到的零件,包含從原料、製造、運輸、使用一直到廢棄,整個生命週期,逐一進行碳足跡清查。整個平台從建構到完成,足足用了3年。

吳榮華說,先不去算零組件料號有多少個,光是佳世達的合格供應商就有1千2百家,這要真的去落實盤查,難度之高可以想像,確實是大工程。

它讓ESG成主管成績單

冷氣溫度、攤位裝潢都緊盯

能讓員工願意去做這些事的關鍵有兩個,「一個是業績、另一個是理想,」吳榮華直言,大家都知道公司狀況不好,能夠提升業績是首要目標。至於理想,工程師需要舞台也需要成就感,能把公司變成減碳領先者,「那也是一種成就感的來源。」

「但想要改變,只靠喊口號、建目標當然不夠,」佳世達永續長林旺賜說,減碳相關的作為,一路演進到現在,它為了落實ESG,去年開始也推出高階主管淨零KPI指標與薪酬連結的做法。

ESG,現在變成該公司所有主管們在本業經營成績外的第2張成績單。影響所及,現在連進會議室開會,一旦發現冷氣太冷,就會立刻要求調整。更進一步,他們連去國外參展的攤位裝潢,也都得達到淨零碳排、可回收利用的要求。

但對於佳世達而言,只有自己做好還不夠,更大的難關,在供應商。這從一張該公司24吋液晶監視器的碳足跡圖表就能看出來。

要做一台顯示器,原料的碳排放占比為近4成5,僅次於產品實際使用時產生的碳排;至於其他製造、運輸、廢棄回收所產生的碳排占比,合計起來還不到4%。因此,要將減碳做好,勢必得將重點放到上游供應鏈。

自己家裡的事情好解決,供應鏈管理可就是大工程。尤其,佳世達推減碳推得早,當時很多人根本沒這概念。

它「共利」帶供應鏈改變

廠商升級設備,耗電少6成

他們讓供應商願意配合的重點是:共利。

「2007年時,佳世達真的是我們遇到第一個要求供應商配合永續、減碳的客戶。」佳世達供應商龍生工業執行長黃清益直言,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真的很難,當時,自家員工也是叫苦連天,為了配合減碳的大工程,甚至常常從傍晚5點加班到晚上10點。

不過,短暫的煎熬是有回報的,這間1969年成立的老牌塑膠射出廠,也受益於佳世達的手把手教學,包括廠房改太陽能屋頂藉以省電、工廠內部廢熱回收給員工宿舍燒熱水,甚至,工廠設備機器也升級,原本的射出採用油壓機,最後改成全電設備,耗電量只有原本的35%。黃清益說,透過這樣的改造,龍生的競爭力更強、客戶也更多。

至於上游供應商們的這些改變,都是佳世達一一派出自己的團隊當顧問、去到供應商的工廠實地訪察,討論過後再給出改善建議。

但陳其宏也很直白的說,關鍵時刻,如果供應商不願配合,還是只能拿出採購權來談判,「我們的零組件供應商也很少是單一來源,因此可以多方比較,逐步汰換減碳績效差的配合廠商。」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電子組裝業者表示,一般來說,電子產品生命週期短,每年推出眾多新機種,很多公司的ESG、減碳都是做做紙上文章應付了事,像佳世達這樣10年前就能落實在供應商身上的,很罕見。

去年12月,佳世達也更進一步號召了市值合計超過1兆美元的400家供應商,舉辦減碳大會,要在2030年讓供應鏈減碳2成,並開設工作坊,初期從減碳目標設定、溫室氣體盤查,到產品碳足跡計算、溫室氣體盤查驗證等,佳世達都會分享經驗,協助供應商減碳。

回顧佳世達一路從自己、到帶著供應商做減碳,林旺賜說,其實中心思想說來簡單,就是「管理可以先做、做可以累積經驗、經驗可以再傳授」,即使目標看起來很宏大,但開始做了,就有希望。這也是為什麼,這間公司可以17年來,從購併失利、營運風雨飄搖,搖身一變成為永續模範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3城直擊中國經濟下沉之謎》超市5折菜1分鐘搶光、誕生大量折扣店,各行業殺價求生⋯

「他們是強勢通路,我們沒得選」30年傳奇台商告白,中國直播帶貨栽跟頭始末

10塊錢商品在中國只能賣5塊!全球廚衛代工王,怎靠規模紅利在消費降級大賺

餐廳老闆說「Time, please」,告訴他現在幾點就糗了!是什麼意思?

封殺中國恐不是最好出路?為什麼美國企業說:寧願賣晶片給華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創立於1987年,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總是在關鍵時刻,提供讀者「先進觀念‧輕鬆掌握」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宏碁智醫與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共同擴大健篩服務量能
下一篇
仁寶傳將有首位外籍總座接任 公司回應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