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陸股又徘徊3000點 專家指去槓桿波及民企經營

本文共950字

中央社 台北25日電

陸股長年反覆陷於「3000點保衛戰」,專家指出,除了深層次原因外,中國官方近年「去槓桿」政策波及民營企業經營,以及國家隊救市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最新一次上證綜指跌破3000點的原因。

20日,上證綜指再次跌破3000點,不少股民對此表示無奈、自嘲或哀號。有媒體統計,過去16年來已有超過50次的3000點保衛戰,而上證綜指在2007年10月達到的歷史高點6124點,更是近年再難企及的榮景。

金融時報中文網今天刊登香港方德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夏春的文章,他指出,即便短期有一些救市措施,但中國政府的宏觀政策與資本市場之間存在一些深層矛盾,如果解決不了,未來3000點保衛戰仍會繼續上演。

他說,陸股與GDP表現長期脫節,背後有3大原因。第一,上市企業大多數是淨利潤成長率不高的國有企業,他們也不是中國GDP成長的主要動力;第二,在註冊制推動前,上市標準過高,激勵公司上市前財報誇大或者造假,上市後不再掩蓋;第三,缺乏嚴刑峻法,打擊造假和執行退市。

至於這次上證綜指又跌破3000點,他認為,固然可將外因歸咎美債收益率飆升引發資金外流,並將內因指向中國經濟表現仍不能讓投資者安心,但更本質的原因之一和政府2017年開始的「去槓桿」政策有關。

文章引述北京大學國發院4名教授去年的一篇論文指出,「去槓桿」的目的是壓縮影子銀行融資,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借貸能力。但始料未及的是,政府去槓桿後,與地方政府簽訂採購合約的民企的應收帳款增加,現金持有量減少,外部融資成本上升了。

之前沒有和政府簽採購合約的民企並沒有受到明顯衝擊,也就是說,與政府關係好的民企,反而在「去槓桿」政策後業績變差了。這類民企近幾年更可能被政府和國企拖欠帳款,文章指出,「這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還很難反映在統計數據上。這也是過去3年大家熟悉和追逐的『核心資產』股價表現不佳的深層原因」。

這篇文章還指出,中國政府不同部門介入金融市場太過於積極和頻繁,和其他國家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會讓投資者和券商分析師把關注點從「基本面」轉移到了「政府政策」,而實際上政府並不真正享有資訊上的優勢。

文章說,中國股市10年圍繞3000多點上下波動,政府實現了降低波動的目標,但股價的有效性,也就是市場效率變差了,長期下來讓成熟的投資者退出市場,股市噪音越來越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碧桂園三檔境內債二度展期方案 據悉獲得持有人通過
下一篇
又有房企暴雷...益田集團陷破產危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