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陸車用晶片9成靠進口 10年內實現國產替代

瑞薩電子(Renesas)是全球第二大車用晶片製造商。路透
瑞薩電子(Renesas)是全球第二大車用晶片製造商。路透

本文共1032字

聯合報 記者林宸誼/即時報導

在全球車用晶片領域,日美歐大型企業具有優勢,大陸國產比例僅為1成左右,因此大陸計劃在10年內促進企業間合作,形成以國產產品代替海外大企業進口的態勢,構建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等影響的境內供應鏈。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主管大陸汽車產業政策的工信部,1月8日制定「國家汽車晶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已經通知了業界團體等,要求在2025年之前針對重要的逾30種車載(用)晶片制定技術標準,到2030年擴大至70種以上。

文件稱,將透過完善與整車及核心系統相關的晶片的性能測試,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預計大陸將以制定標準為推動力,實現汽車廠商與晶片企業的密切合作,有效利用政府旗下機構的認證,促進汽車廠商搭載本國產品。

相關舉措還將擴大至與自動駕駛技術等相關的車用晶片,力爭構建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自主的晶片供應鏈。

大陸之所以致力於發展車用晶片,原因是在大陸政府力爭以從汽油車轉向純電動汽車(EV)為契機、從銷量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大國」走向領先世界市場的「汽車強國」的背景下,晶片成為了弱點。

汽車行業團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大陸2023年的新車銷量年增12%,達到3,009萬輛,出口也接近500萬輛,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其中,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新能源汽車增加38%,達到949萬輛,引領世界市場。

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搭載比傳統汽油車更多的晶片。大陸大型汽車企業透露,純電動汽車的晶片搭載數量約為1,300個,與汽油車的近500個相比急劇增加。調查公司蓋世汽車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在一定條件下可實現無人駕駛的「L4級」則超過3,000個。

在大陸政府的號召下,汽車企業也在推進開發。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將在SUV搭載旗下企業開發的晶片。大型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的高管表示,將著力開發面向汽車領域的產品。

不過,蓋世汽車的數據顯示,控制電流、影響純電動汽車性能的功率半導體的大陸國產比例僅為15%左右,用於實現自動駕駛等的尖端晶片則不到5%。包括這些晶片在內的車用晶片整體的國產比例被認為在1成左右,僅為估計國產比例達到約2成的晶片整體的一半。

在大陸,開發車用晶片的企業達到300家,但技術開發跟不上。德國英飛凌科技、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和日本瑞薩電子等實力雄厚,很多大陸企業都依賴進口。

車用晶片多為晶片線寬為數十奈米以上的產品,與尖端產品相比線寬較寬,因此未成為美國主導的出口管制的對象。但是,根據今後的中美關係和技術進步,海外產品的採購也存在被限制的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遭控干涉加拿大選舉 陸使館駁:徹頭徹尾的政治謊言
下一篇
大陸外貿看法分歧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