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雲南麗江/麗江古城 融合民族特色

提要

兼具水鄉之容、山城之貌 建築融入漢、白、彝、藏族技藝 風格鮮明

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本文共1019字

經濟日報 大陸特派員王玉燕/專題報導

始建於宋末元初的麗江古城,坐落在國際知名旅遊城市雲南麗江,是大陸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深具中國民居鮮明風格。

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一大特色。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一大特色。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麗江古城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麗江古城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古城建築融合漢、白、彝、藏、納西各民族精華。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古城建築融合漢、白、彝、藏、納西各民族精華。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體現中國古代城市建設高度成就,建築物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現存大陸古城中實為罕見。古城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建築融合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展現納西族獨特風采。因水之活用,呈現特有水巷空間布局,橋梁密集,是麗江古城一大特色。

地處雲貴高原的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即倉廩,「知」指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儲藏米穀的倉廩集散地。據說因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南宋寶佑元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駐軍於此。明洪武15年,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並被封為世襲知府。隔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曾遍遊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遊日記」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古城居民達千餘戶。

麗江古城建築物依山就水、錯落有致。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麗江古城建築物依山就水、錯落有致。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四方街是古城心臟,以民族歌舞表演歡迎遊客。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四方街是古城心臟,以民族歌舞表演歡迎遊客。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麗江古城,是大陸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圖/本報雲南麗江傳...
麗江古城,是大陸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圖/本報雲南麗江傳真

麗江古城未受中原建城經途九軌影響,無規矩道路網,無森嚴城牆,格局自發性形成坐西北朝東南,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曲、幽、窄、達之風格。形式布局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民居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揉合了中原漢族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技藝,形成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主要景點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麗江古城大水車、白沙民居建築群、束河民居建築群等。

四方街是古城心臟,歷代集市中心。據說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形狀建成,廣場像方形的知府大印。四方街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明清以來各方商賈雲集,眾多民族文化在此交匯生息。四周有六條五彩花石鋪地街,依山隨勢,輻射而去,交通四通八達,周圍小巷通幽。如今古城為小吃一條街,每家餐館皆有雲南特有米線,因此也稱「麗江米線街」。

四方街是古城居民開展節慶活動的重要場所,常以民族歌舞表演歡迎來訪旅客。始建於元代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其內懸掛歷代皇帝欽賜匾額11塊,反映木氏家族盛衰歷史,此處曾拍攝講述麗江木氏土司故事的電視劇「木府風雲」。在古城內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均建於明清時期。以四方街以東的大石橋最具特色,其為古城眾橋之首,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從橋下河水可見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延宕逾半年 中共突宣布7月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
下一篇
中國大陸零件漲價 中低階手機有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