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亞洲拚淨零碳排 晶片製造商也奮力轉向綠能

本文共1053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隨著台灣與南韓等亞洲晶片製造大國都已提出淨零碳排目標、晶片需求,台積電和南韓三星電子等亞洲晶片製造商正尋求兼顧兩者,在滿足需求之際,也努力轉向綠能。

國際能源總署(IEA)和世界經濟論壇(WEF)都認為,聰明且數據驅動的能源系統,是達成淨零談判目標的關鍵,但位居這些乾淨科技核心的晶片,卻有龐大碳足跡。

哈佛大學2020年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在電子裝置中,晶片製造業的排碳量最大,還高於能源消耗。以用水為例,一座晶圓廠每天會使用上萬噸立方公尺的水,每立方公尺的水透過運輸和純化,創造超過10公斤的碳排放。

近年晶片需求暴增,也意味著製造商使用更多能源,排碳量也隨著晶圓廠擴張而增加,意味著在業者趕忙建立產能,碳足跡卻也擴大。

這個問題在亞太最明顯,南韓和台灣是多數先進晶片製造商坐落之處,但兩國也都已設定2050年前淨零碳排的目標,因此各自的半導體巨擘都須縮減碳足跡。台積電來自自有營運和採購能源的碳排量約為1,000萬噸,與整個台北市差不多,南韓三星電子2021年的碳排量為1,560萬噸。

對亞洲晶片廠來說,在建置產能已滿足暴增需求的同時,全力衝刺再生能源已是優先要務。

擴大使用再生能源,似乎是晶片製造商邁向減碳的最明顯路徑。台積電2021年耗電量中,只有9%來自再生能源。

但這在亞洲仍是個艱困任務。台灣幾乎所有能源都是來自化石燃料,南韓也有約三分之二,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更指出,台韓大型晶片製造商的氣候承諾也都不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把全球暖化幅度限制比工業化時代前高攝氏1.5度。

儘管如此,台積電、三星電子及SK海力士等業者都已宣布2050年所有能源都要來自再生能源,這可望進一步提振兩大成長技術:綠色氫能和貯能系統。

氫氣也是晶片廠的關鍵環節,因此取得符合成本效益、又不會排放二氧化碳的綠氫,一直都是製造商的關鍵目標。在歐洲,這個轉型已開始,天然氣業者Linde便供應給英飛凌工廠。

以氫氣為燃料的可能性已激發大量興趣,但難處多於目前多數氫氣都是來自化石燃料,同時伴隨排放大量二演化碳。另一個挑戰在於打造能運輸氫燃料給終端用戶的基礎設施。

在某些情況下,讓已有綠能專業的姐妹公司發揮助益。三星集團的工程部門Samsung C&T已和南韓運輸和營建業者結盟,打造完整的氫能產業價值鏈,從海外的綠氫生產一直到國內配送,並且生產與配送來自氨的乾淨氫能。

但打造基礎設施是個緩慢且成本高昂的過程,因此提高了貯能系統的使用。此時三星電子的另一家姊妹公司便幫上忙,也就是全球貯能裝置大廠三星SDI。

亞洲晶片製造商正尋求兼顧滿足市場需求和減碳。美聯社
亞洲晶片製造商正尋求兼顧滿足市場需求和減碳。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以色列再空襲加薩走廊 談判代表續拚以哈休戰
下一篇
日圓貶不停 日銀不忍了 可能採取貨幣政策行動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