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 周年 3 好禮

⭐訂閱送 2025 投資理財攻略
⭐年訂抽東京雙人來回機票
⭐分享加碼抽 iPhone 16

快來領攻略、遊東京、拿iPhone,一起備戰 2025!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經濟日報數位訂閱 周年 3 好禮

⭐訂閱送 2025 投資理財攻略
⭐年訂抽東京雙人來回機票
⭐分享加碼抽 iPhone 16

快來領攻略、遊東京、拿iPhone,一起備戰 2025!



不再通知

AI助攻普惠金融/企業心態 導入關鍵

本文共742字

經濟日報 記者孫嘉君/專題報導

金融業作為受到高度監理的產業,行事作風上通常較審慎保守,其中AI數位轉型能否順利落地,與金融機構合作的金融科技服務商點出,關鍵在於企業看待數位轉型的心態以及組織文化。

協助國內外金融機構建置AI分析平台的圖策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林清詠預期,接下來幾年AI為各行業帶來轉型的趨勢不會回頭,且技術能力只會愈趨成熟強大,不過,在為業者布建相關服務時,仍會遇到人們害怕自身工作被取代的擔憂。

林清詠建議,與其擔心AI會取代工作機會,不如善用AI減少繁瑣的庶務處理,這對於員工個人及企業整體皆有好處。

洽吧智能執行長林奕辰也提到,剛接觸銀行洽談合作時,最大的挑戰便是如何說服他們「新的作法可以做得更好」,畢竟原先的作法運行了數十年,即使照舊不變,業績也能持續成長,何必大費周章改變?另外,即使系統在開發上經過萬全設計驗證,但系統上線後,仍難百分百保證不出錯,也讓銀行有些卻步。

為保險業打造「AI健康分」服務的Lydia AI共同創辦人李俊毅則認為,金融業導入AI不僅要準備好面對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針對與外部科技廠商的合作,也須從中磨合學習累積經驗。此外,除了管理階層確立轉型目標策略,執行的各單位同仁也不應僅止於聽命行事,須具體找出部門業務要解決的痛點,制定出明確方案後全力實踐。

專攻機器人理財的阿爾發投顧董事長陳志彥則指出,銀行常面臨的數位轉型陣痛,一方面是調整長年以來的商業模式並非易事,二方面在於,對資料的串接與交換容易有心理障礙,「部分是出於資安疑慮,但更主要的是,將資料看作自家營業秘密,不願和他人共享」。

陳志彥說,有些銀行心態上較積極開放,轉型腳步走得相對快;有的雖有意願,但技術能力較不足;還有些是內部各單位看法不一致,例如業務單位願意推動,但計畫送到資料保存部門就卡住了,最後無疾而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