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散戶不是韭菜 數據證明他們十年平均報酬率150%

提要

散戶不是韭菜 數據證明他們十年平均報酬率15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共2086字

經濟日報 天下雜誌

編按:原文刊載於2023年10月24日,相關情境以當時為主,本文旨在投資觀念分享。

編譯 張詠晴

機構都在收割散戶嗎?拉開十年投資報酬率來看,好像不是這樣。

傑夫深深明白,光靠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無法使他致富,所以他投資股票。近40年來,他穩定將錢存進投資股票基金的退休計畫,也自己買股票,持股包含蘋果、波克夏•海瑟威,以及Meta Platforms。現在63歲的他,持股已經超過100萬美元,截至目前,他也不覺得有必要轉而投資更穩健的資產。

「如果太保守,花費很可能輕易就超過你的存款」,傑夫說。

華爾街一直習慣將散戶和業餘投資人貶低為非理性的投資人,或簡稱韭菜,傾向買高賣低。但在過去十年以科技股領軍市場的時期,散戶投資人的長線投資心態和冒險傾向已經證明了,他們才不是什麼「笨錢」。

投資研究公司Vanda Research從9年前開始追蹤散戶,他們發現2014年以來,散戶「平均」的股市投資報酬率約為150%。這樣的績效甚至跑贏標普五百的140%。Vanda Research分析散戶投資人的證券帳號的股票交易活動,不計入ETF和共同基金。

散戶投資人的科技持股其實非常集中,蘋果、特斯拉與輝達三家公司就佔了散戶持股的四成左右。儘管科技股2022年是重災區,但過去十年大多主導美股市場,也幫標普五百保住今年以來的10%漲幅。

若將分拆股票也納入考量,那麼2014年以來,蘋果股價漲了近800%。特斯拉約2000%。輝達漲超過10000%。

41歲的阿巴西(Arash Abbasi)投資經歷5年,前幾大持股分別是Alphabet、亞馬遜、蘋果與Meta Platforms和微軟。

身為生技公司AI科學家,阿巴西熟悉科技產業,自稱業餘投資人的他,一點都不擔心全押在科技股上。阿巴西說,「我願意承擔風險,寧可有漲有跌,也不要像死水一樣不動。我是看長線的」。

線上證券交易商Robinhood建立了一個指數,追蹤平台上2300萬用戶最愛的100檔股票,除了科技股之外,也包含福特汽車、迪士尼,當然也少不了迷因股像是GameStop與 AMC。

在摩根大通服務20年後轉戰Robinhood擔任投資主管的葛列德說,Robinhood用戶的特性是,投資他們熟悉和有在消費的企業股票,「從這一點來看,他們跟一些最知名的投資大咖是很相像的」。

史上最知名投資人巴菲特也持類似策略。但外界都知道,他原本是絕對不碰科技股的,直到一名左右手「抗命」將蘋果納入波克夏的投資組合。巴菲特後來真正研究了蘋果公司,認定蘋果為消費性企業,這也才放棄自己的折疊式手機,改用iPhone。如今,蘋果已經是波克夏最大持股,截至6月底,持股價值超過1770億美元。

贏大盤的機構投資人,其實很稀有?

《華爾街日報》分析,散戶投資人贏過專業經理人的優勢在於,散戶的賺賠就是自己承受,不需要向客戶報告,這使得部分投資人更能夠熬過股市下修的時期。反之,專業操盤手在大跌時期則不免面對客戶質疑,「你真的不用做點什麼嗎」?

57歲律師寇夫說,「我沒有季季都必須打敗大盤的壓力」。

但任何財務管理專家都有上述壓力,畢竟如果績效輸大盤,客戶難免質疑,「我何不不買大盤就好,還不用付給你管理費」。從數據看起來,無腦買大盤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根據標普道瓊指數,過去十年,美國所有大型股票基金績效,其實約86%是輸給標普五百的。

如果要看大部分基金表現優於大盤的狀況,那麼過去23年僅有3年看得到。《金融時報》報導,2010年代,在美國市場,平均而言,在扣除費用後,80%的共同基金和90%的機構基金表現輸大盤。即使不算管理費,打贏大盤的專業投資人比例也僅略高一些。而且不只是美國市場,在歐洲、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股票市場,打贏大盤的專業投資人比例同樣偏低。

這促使華爾街開始重視散戶,並將散戶的活動視為影響股市的關鍵因素。

業餘投資人明白進場撿便宜的道理,他們在盤弱時期進場。疫情爆發時的2020年3月,美國股票市場就看見了史詩級的資金流入。

雖然散戶的「平均」績效證明了,那些在股市裡獲利的人並不是「倖存者偏差」,但當然許多新手還是在牛市退去的時候被套牢了。很多押注投機股的投資人也被灼傷。2021年漲到480美元的GameStop現在剩下13美元(如果考量股票分拆,那麼現在的對應價格也只有54美元)。同樣的,AMC股價也已經從歷史高價跌了97%左右。

散戶的每日交易量持續從疫情期間的高峰下降,但對美股和ETF的淨買入依然高於疫情前的水準。

34歲的塔維拉斯認為線上資源和社群媒體大量傳授正確與理性的投資知識,「時代改變了,笨錢變聰明了」。

(資料來源:WSJ, FT)

延伸閱讀:

ETF投資人報稅攻略》00940大軍要繳稅嗎?買哪種ETF最節稅?

拚命賺還是富不了、省很大依然不夠用!想財富自由?專家3點建議

被15間醫學院拒絕 他靠被動收入平均月收591萬元

用40年學會做自己,最美檢座陳漢章:當你夠認真,別人就無法把你當笑話

企業想做好永續發展 前聯合利華執行長波曼:先放棄公布季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幫助您掌握最前瞻的觀念與趨勢,與世界零距離,與台灣超連結。在混亂的世界中,給讀者一束最清晰冷靜的聲音。

上一篇
台股基金績效遠勝ETF?專訪民營基金龍頭總座:ETF是白飯,基金是炒飯
下一篇
幣圈黑天鵝事件?從時事看加密貨幣發展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