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企業應對少子化 多路出擊

本文共1249字

經濟日報 周韶珍

根據內政部戶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粗出生率及總生育率持續下降,預估2023年全年新生兒數將再低於前一年的13萬8,986人。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充足,這將對社會的經濟負擔造成更大的壓力。

另一方面,少子化使工作年齡人口結構更趨高齡化,調查顯示45-64歲中高齡者占工作年齡人口之比率由2022年43.3%,提高至2070年48.8%,顯示未來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將近一半為中高齡者。

人口變化不僅導致勞動力總量減少,也改變勞動與消費市場的結構。國內服務業面臨的勞動力短缺,主要有兩大因素。第一個因素為高等教育擴張後,大部分人擁有高學歷,多數父母也傾向於對子女進行精緻教養,造成年輕人傾向將這些工作視為短期職業選擇。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年輕人更傾向尋找工作穩定、無需加班且風險低的工作。

企業因應少子化策略
企業因應少子化策略

第二個因素是少子化令各行各業爭奪有限的勞動力。結果多數人才傾向於選擇工作條件較好的行業,如3C產業或半導體領域,這也影響到其他產業的人力供應,包括金融、生技、傳統產業和服務業。雖然製造業和物流業等勞力密集型產業缺工嚴重,但服務業由於需要靈活和長時間站立的勞動特性,因此仍然依賴大量年輕勞動力。

隨著年輕勞動力日益減少,對於強調精緻和貼心服務的服務業來說,這種勞動力減少的趨勢將造成更大的影響和挑戰。對服務性產業而言,少子化帶來的主要影響包括:一、勞動力減少:勞動力的減少將推高人力成本,增加企業的經營壓力。二、消費力下滑:隨著家庭規模的縮小,整體消費能力降低。三、市場需求變化:消費結構的改變迫使企業調整其產品和服務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隨著少子化的影響持續蔓延,企業必須採取創新策略來維持競爭力。商研院透過專家訪談發現,台灣企業正在採用以下幾種主要策略:

1.無接觸商業模式:尤其在餐飲業,疫情催生無接觸服務的需求。許多企業透過外送平台擴展業務範圍,或透過與派遣公司合作,靈活調配在高峰時段所需人力,從而提高人力資源的效益。

2.自動化與數位化:台灣的中大型企業正透過自動化和數位化技術來提升生產效率,減少對人工的依賴。這包括在餐飲業推行自動點餐和送餐系統,零售業使用自助結帳機等,以此來降低對員工的需求。此外,新創企業也在利用這些技術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如無人餐廳麵點自動販賣機等。

3.人力資源重整:企業也在重新規劃員工的職責和所需技能,透過技能拆解和工作分組,提高工作效率,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同時,也透過將複雜任務分配給資深員工,讓新入職員工專注於較簡單的任務,來靈活配置人力。

面對少子化挑戰,政府與企業界必須積極調整策略,以迎接人口結構和市場需求的改變。首先,無接觸商業模式可減少對員工的依賴,尤其在疫情和衛生意識提高下,這種模式愈來愈普遍。其次,自動化和數位化技術不僅提高生產效率,也使企業能以更少的員工達到更高產出。最後,靈活配置人力資源,如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和職責分配,可使企業更有效利用現有的勞動力。透過這些前瞻性與多元化的應對措施,以有效因應少子化帶來的衝擊。(作者是商業發展研究院南部院區研究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長榮航勤釋善意 每人加發4萬、過年出勤還有獎金
下一篇
紅海危機吹暖風 「航海王」終於又回來了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