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月刊創立於1998年,致力於提供讀者專業與全面的投資及財富管理知識。透過深度的分析,帶領讀者放眼國際,隨時掌握國際最新脈動,抓緊獲利機會。
接連的社會新聞令人震驚與遺憾,其中一個是疑似輕微失智的高齡老翁,在贈與上億元房產給基金會後,因承諾生活醫療照護沒有兌現,引發爭議。 我們都不是當事人,無從釐清事件緣由,更無法輕易判斷是非,也許真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預測,2033年台灣高齡人口將突破600萬人,如何做好退休理財規畫已成為近年來最受注目的重要課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際間強力推動綠色金融與永續投資政策,疫情後全球投資人更加認同在
編按:散戶多希望以小搏大,常將資金壓在高風險的資產上,只是一旦出錯容易滿盤皆輸。對此,擁有15年投資經歷,從小職員翻身賺進數千萬元身家的林昇認為,散戶如果想成功致富,不妨先賺取穩定收益,再將獲利投資在
每個人在通往財富自由路上的風景不盡相同,有人一帆風順,也有人布滿荊棘,甚至是投資失利,傾家蕩產。 在踏上通往財富自由的這條漫漫長路前,要如何制定一套全方位理財計畫,才能讓自己在投資時具備抵禦風險
全球正面臨「重量級」的煩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今年初的最新數據,全球已有超過8億人受到肥胖的影響。 隨著大量人口城市化,加上人均GDP成長,預估10年內肥胖人口將再翻倍,並增加全球醫
後疫情時代全球通膨急速升溫,新興國家央行早早著手對抗通膨,經歷2年縮緊銀根後,終於得以「先進先出(Firstin, First out)」,2023年能提早展開降息行動,支持債市上演優異表現!加上新興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8月將美國債信評等自AAA調降至AA+,這是時隔12年,再度有國際信評機構調降美國債信評等,這波美債降評會有後遺症嗎?又會對美債、美股等美元資產造成什麼影
2年了!中國恒大集團2021年9月傳出破產危機,當時,市場就以「中國雷曼時刻」即將到來,評論這個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對中國金融體系可能造成的影響。730個日子過去,不只恒大在美國聲請破產、房企龍頭碧桂園也
今年6月政治大學與台灣人壽共同發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報告,發現台灣民眾開始退休準備之平均年齡為36.99歲,相較去年提早2.16歲,且20歲~29歲就開始布局退休準備的年輕人已突破30%
過去退休金準備不外乎有生活費、娛樂費、醫療與照護費,但是實際上,卻有6項隱形費用經常會被忽略。現今少子、長壽時代,晚年一人生活機率高,更必須要預先做好退休規畫準備。而這6項隱形費用分別為:
全球進入升息循環已經1年多,截至今年6月底,台灣的重貼現率共提高了0.75個百分點(3碼)至1.875%;房貸利率亦水漲船高,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5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利率,至5月底止升到了2.101%。
2023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雖因利率、通膨雙高而有減緩疑慮,但疫後解封復甦、人工智慧(AI)新應用等帶來的商機,卻讓股市表現強勁。尤其是台灣,因電子業在AI供應鏈居關鍵地位,帶動加權指數大漲,從年初1萬4,224點,至7月14日為止攻高到1萬7,283點,漲幅多達21.51%,在亞股中排行第2,僅次於日股。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擁有傑出的個股投資績效,但是他多年來不止一次公開推崇被動式的指數投資,並直言一般散戶可以藉此打敗眾多主動選股的共同基金。 存股12年成功年領百萬股息
今年以來,日本強勢躍升全球股市黑馬,日本貨幣寬鬆政策持續正是醞釀日股多頭行情的最佳催化,加上「內需消費起飛、企業獲利持續上調、治理改革成效漸顯」等利多簇擁,日股榮景正在展開。 日本自1990年代
近期市場歷經重重挑戰,但仍可觀察到ESG題材、綠色債券及永續主題相關的產品表現相對突出,隨著這個資產類別的蓬勃發展,其依舊可以提供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水準。 歐盟近期在永續投資上有進一步的動作,歐盟
今年股市漲幅43%的希臘,股價表現在全球市場排名第3,大幅超越歐股!不只股價漲,債券價格也漲。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去年10月高峰的5.08%,在7月19日降到3.65%。同一天,債信評等比希臘高的
在股海淘金20多年的「股市肥羊」翁建原(筆名)認為,「爛公司其實可能會是好公司,大規模衰退的公司,也會是大規模成長的公司」、「災難來臨時不應該逃避,而是要勇敢迎接災難來臨,勇敢跳進鱷魚河」。他將這些理
在台股,上市櫃公司多達1,779家,要挖掘出具有漲勢的股票,對一般投資人來說,非常費時費力;但「報價天王」林信富透過出口數據,先找出正在風口上的產業,再用營收與獲利篩出產業中爆發力強的好股,常能賺取波
在協助民眾保險諮詢的過程中,發現愈來愈多的銀髮樂齡族來諮詢。隨著高齡化時代到來,在長者的經濟安全議題中,退休金、醫療費用和長期照顧費用等3面向最受關注。而以下3類保險能確保高齡者在經濟上獲得更好保障:
為了因應人口的快速老化,政府推出各項長期照護政策,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長照2.0措施。然而也正因為使用率一年比一年上升,政府財政壓力愈趨龐大,根據衛福部資料,2022年的長照2.0實際支出就已經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