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聞米酵菌酸色變 農業部:鳳梨、杏鮑菇、木耳從未驗出

本文共820字

聯合報 記者胡瑞玲/台北即時報導

台北信義區百貨內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國人聞「米酵菌酸」色變,農業部農試所專家強調,國內未曾出現在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報告,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存在台灣農業生產環境並造成作物病害的紀錄,民眾不用過於恐慌,可安心食用國產農產品。

外傳鳳梨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以及木耳可能遭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感染。

農業部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種病原型,可產生米酵菌酸者為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pv. cocovenenans),不會危害農作物,因此國內目前沒有危害農作物的紀錄。

農試所表示,過往國內有危害唐菖蒲、蝴蝶蘭 、山蘇、鳳梨及杏鮑菇等作物的紀錄,該菌依據其病原型可分類為唐菖蒲病原型、洋蔥病原型、洋菇病原型等3個病原型,這3種病原型菌不會產生米酵菌酸,也不會危害人體。

根據農試所菇類專家指出,要產生米酵菌酸的條件較為嚴苛,除須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外,需在特殊環境條件下發酵,如溫度須控制在攝氏22至33度、酸鹼值中性、含鹽量2%以下並含脂質的食物中,發酵1至2天才會產生,並非木耳本身就會產生此毒質。

專家表示,在台灣國產的木耳主要以鮮銷產品為主,不需要特別泡水來處理,因此選用國產鮮銷木耳,只要用水將進行外部清潔即可,而若針對乾木耳,在其泡發過程,建議應多次換水,以避免微生物孳生。

專家說,除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過去並未有造成作物病害紀錄之外,加上國內菇類多數利用環控栽培,且優質農產品皆有通過生產履歷,在食用上具有安全的保障,因此民眾只要選擇有3章一Q的優良農產品,並透過適當保存與調製,不需要擔心會受到汙染而所產生米酵菌酸的危害。

農試所專家強調,國內以往並未在鳳梨、木耳與杏鮑菇檢測出米酵菌酸的報告,同時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造成作物病害的紀錄,呼籲民眾不用過於恐慌,可安心食用國產優質農產品。

農業部強調,鳳梨、杏鮑菇、木耳從未驗出米酵菌酸。圖/農糧署提供
農業部強調,鳳梨、杏鮑菇、木耳從未驗出米酵菌酸。圖/農糧署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民眾黨:蔡柯會前 府高層傳話黃國昌談及NCC比例
下一篇
核電廠延役 關卡不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